張偉民
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在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
張偉民
目的結合高低頻超聲各自特點以提高闌尾炎診斷率。方法分別使用低頻超聲和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對臨床擬診為闌尾炎且均經術后病理證實的135例患者進行檢查。結果135例患者均經術后病理證實,其中高低頻超聲聯合診出125例,診出率92.4%。低頻超聲診出92例,診出率68.1%。結論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對闌尾炎的檢出率明顯高于低頻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高低頻超聲;闌尾炎
1.1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臨床擬診為闌尾炎的135例患者,其中男71例,女64例,年齡8~72歲。臨床癥狀均為右下腹疼痛。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全部患者均經術后病理證實。
1.2方法 采用GE Vivid S5及GE Logiq5 彩色超聲診斷儀,低頻超聲探頭頻率為3.5~4 MHz,高頻超聲探頭頻率為8~11 MHz?;颊呷∑脚P位,低頻超聲及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行右下腹多方位掃查,發現異常盲管樣回聲及低回聲包塊時,記錄其大小,觀察其內部及周圍毗鄰結構。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檢驗。
2.1135例闌尾炎患者中,低頻超聲診出92例,診出率68.1%。高低頻聯合診出125例,診出率92.4%。兩種方法診斷陽性率有統計學差異(P<0.01)。
2.2聲像學表現:①單純性闌尾炎32例,低頻超聲診出14例,右下腹腫大闌尾為低回聲,呈盲管樣,壁光整,根部與盲腸相接,遠端游離。高低頻超聲聯合診出28例,在上述結構基礎上可觀察到腫大闌尾的壁由高-低-高回聲結構(黏膜層、肌層、漿膜層)構成,管腔內均未見明顯異?;芈暋"诨撔躁@尾炎55例,低頻超聲檢出32例,右下腹闌尾明顯腫大,壁不光整,管腔擴張,其內可見低回聲積液聲像。9例腔內可見強回聲糞石。高低頻超聲聯合診出50例,顯示明顯增大闌尾的壁層次不明顯,腔內低回聲內多可見細密點狀回聲,15例腔內可見強回聲糞石。③壞疽性闌尾炎27例,低頻超聲檢出25例,可見闌尾呈不規則團塊狀,其中9例可見闌尾周圍伴不規則積液,7例腔內可見強回聲糞石,高低頻超聲聯合診出26例,闌尾明顯不規則腫大,壁不均勻增厚,回聲不均,合并闌尾穿孔者可見壁連續中斷。9例可見闌尾周圍伴不規則積液,8例腔內可見強回聲糞石。④闌尾周圍膿腫21例,低頻超聲下21例患者右下腹均可見不規則混合回聲,回聲不均勻,邊界模糊。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時21例患者中的7例可于混合回聲內觀察到增粗中斷的闌尾回聲。
當糞石、炎癥、蛔蟲、闌尾扭曲等原因致闌尾根部開口處受壓,排空受阻,易誘發闌尾炎[1]。病程早期單純性闌尾炎時管壁充血,闌尾輕度腫大,管腔內滲出較少。繼而化膿性闌尾炎時闌尾明顯腫大,出現管腔內積液。壞疽性闌尾炎時管壁易缺血壞死,致闌尾穿孔,闌尾周圍可出現滲出液。闌尾周圍膿腫時壞死闌尾及積膿被周圍組織包裹,形成混合性包塊。
急性闌尾炎在急腹癥中居首位[2],臨床上闌尾炎常與回盲部克隆氏病、腸系膜淋巴結炎、右半結腸憩室炎、結腸癌、闌尾腫瘤、右側輸尿管結石、婦科疾病難鑒別,而超聲診斷具有很高的鑒別診斷價值。
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診斷闌尾炎陽性率(92.4%)明顯高于低頻超聲診斷闌尾炎陽性率(68.1%),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頻超聲可清晰顯示闌尾腫大程度、管壁情況、管腔內情況、闌尾是否穿孔、病變闌尾周圍情況以及是否有糞石嵌頓。低頻超聲分辨率較低,近場顯示較差。但對于一些肥胖患者、病變范圍較大者,低頻超聲則更易顯示。高頻超聲對單純性闌尾炎及化膿性闌尾炎檢出率較高,而壞疽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膿腫在高頻超聲及低頻超聲兩種模式下檢出率差別不大,高低頻超聲結合能對闌尾炎的分型診斷提供更加準確客觀的依據。兩種超聲模式的結合診斷闌尾炎可顯著提高闌尾炎的早期診斷率[3],對擇期手術及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臨床擬診闌尾炎的患者,鑒別診斷排除其他疾患后,高低頻超聲聯合應用可顯著提高闌尾炎檢出的陽性率。
[1] 王吉甫主編.胃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68-969.
[2]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056.
[3] 張萬蕾,李建國.基波、自然諧波和超聲多普勒超聲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5,21 (06):446-447.
461000 許昌市中心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