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紅霞
跖疣性潰瘍合并糖尿病1例
卞紅霞
患者男,54歲 右足底黃色增生物7月,破潰3月。測空腹血糖15.6 mmol/L,糖化血紅蛋白10.9%,病理結果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層上部細胞的空泡形成。診斷:跖疣性潰瘍、糖尿病,經降糖、調節免疫、中藥濕敷及局部換藥治療,創面愈合。
跖疣;潰瘍;糖尿病
張某,男,54歲,2012年6月12日初診。7個月前右足底外側出現一黃豆大小淡黃色質硬增生物,行走時疼痛,3個月前在個體診所診斷為“雞眼”, 外敷“雞眼膏”后形成圓形潰瘍,此后多次換藥治療(具體不詳),創面逐漸擴大,遂來本院就診。既往體健,否認有糖尿病。入院查體:右足底第五跖骨小頭下方可見一約4 cm×2.5 cm的創面,肉芽不清,創周為黃褐色毛刺樣角化物,質硬。右足背動脈搏動(+),肢體抬高蒼白試驗(-)。測空腹血糖15.6 mmol/L,糖化血紅蛋白10.9%。診斷為跖疣性潰瘍、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同時囑患足制動。血糖控制理想后行清創術,徹底暴露正常組織,清創過程中發現有多發楊梅樣疣心。病理結果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層上部細胞的空泡形成。每日換藥前先用香附、木賊、板藍根、薏苡仁、干姜煎湯后濕敷20 min。創面上皮生長迅速。2個月后創面完全愈合。
跖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初起為角質小丘疹,逐漸增至黃豆大或褐黃胼胝樣斑塊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邊緣繞以稍高的角質環,疼痛明顯。破潰后形成跖疣性潰瘍,可反復混合感染,疣毒擴大,較為頑固。該病例給我們的啟示:①跖疣常易被誤診為雞眼、胼胝,從而導致誤治。其實跖疣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雞眼和胼胝則與長期擠壓摩擦有關。而且跖疣為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不平,去除角質物可見多發楊梅樣疣心,雞眼為圓形角質斑塊,表面光滑,中央有錐形角栓,胼胝為角化性斑塊,中央角化厚,邊緣薄,三者有明顯的區別。②跖疣常發生在足底部,由于長期處于受壓、摩擦以及潮濕不透氣環境之中,加之有傳染性,故治療困難;患足制動可有效改變外在因素。③對于難以愈合的創面,要考慮到是否合并糖尿病,因為血糖高常常是導致愈合遲緩或不愈合的重要原因。該患者確實存在糖尿病,故應積極控制血糖。④處理創面時,應徹底清除角質,暴露出正常組織。⑤西醫認為機體免疫力降低有利于HPV侵入及復制、增殖。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過調節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恢復異常的體液免疫功能,使患者免疫系統趨于平衡。跖疣屬中醫“枯筋箭”“牛程蹇”“千日瘡”“疣目”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多由外感風熱,內動肝火,搏于肌膚所致,或因肝血不足,筋氣外發,氣血凝滯而成,外傷、摩擦常為其誘因。而且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方中薏苡仁、板藍根、木賊、干姜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同時板藍根、薏苡仁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香附有改善外周組織微循環,促進皮膚代謝和阻止疣體增生的作用。通過中西醫聯合治療既提高了機體免疫力,又能有效抗病毒,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257000 勝利油田機關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