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麗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
泌尿感染是由細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癥,泌尿感染有包皮龜頭炎、尿道炎、膀胱炎、睪丸炎、附睪炎、精囊炎等疾病。
泌尿系感染簡稱尿感,是由細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癥。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難統稱為尿感。臨床上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前者起病急,癥狀較典型,易于診斷,但嬰兒期存在癥狀不夠典型,診斷多有困難。 慢性及反復感染者可導致腎損害。 小兒時期反復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結構異常,應認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腎損害及瘢痕形成。
在老年泌尿系統感染中, 泌尿系感染常見的排尿異常是尿頻、尿急、尿痛,也可見到尿失禁和尿潴留。 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現少尿或無尿[1]。 泌尿系感染可引起尿液的異常改變,常見的有細菌尿、膿尿、血尿、氣尿等。 腰痛是臨床常見癥狀,腎臟及腎周圍疾病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腎臟包膜、腎盂、輸尿管受刺激或張力增高時,均可使腰部產生疼痛感覺,下尿路感染一般不會引起腰痛。 腎及腎周圍炎癥,如腎膿腫、腎周圍炎、腎周圍膿腫、急性腎盂腎炎,常引起腰部持續劇烈脹痛,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腰痛常為酸痛。 尿路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統疾病之一, 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尿路結石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人數的26%。 但尿路結石病因不甚明白,可能的病因很多,其中感染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有關感染性尿路結石的報告較多,但關于全尿路結石與微生物關系的報告甚少。 有調查顯示,大腸埃希桿菌仍是復雜性腎結石患者中最常見的致病菌,奇異變形桿菌在革蘭陰性菌中僅次于大腸埃希桿菌。 革蘭氏陽性表皮葡萄菌的檢出率較高,表皮葡萄球菌早期曾被誤認為是非致病菌,標本中檢出表皮葡萄球菌常被認為是污染菌,在過去20年中才逐漸被認識到是致病菌,也是泌尿系統感染的重要致病菌[2]。 我們分析了近幾年相關文獻報道的情況,發現鮑曼不動桿菌、不動桿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前三位的主要致病菌。
老年人可因膀胱輸尿管的反流、腎臟位置異常、馬蹄腎等原因引起泌尿系感染,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尿路畸形的可能性。 同時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不斷增加這些能量逐漸耗盡以至患者對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對病原微生物易感。
老年人為泌尿系統感染的高發人群,由于免疫功能逐漸喪失,抵抗力低,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
基礎疾病可導致感染的增加,例如糖尿病、泌尿系結石、尿道梗阻等。 病還比如例如尿道口發炎,包皮過長,或者蟯蟲刺激陰部等。此外,冬季多尿是正常現象。糖尿病發生尿潴留的病人,或慢性病長期臥床的病人, 因尿潴留或身體抵抗力差常引起泌尿系感染。 患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病人,特別是反復發生的病人,切忌胡亂自己服荮,或就診于游醫,最好到正規醫院就診,由醫師指導治療。
大量研究表明,泌尿系統感染與住院時間呈正相關。 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醫院感染發生的機率增加。 住院時間越長,病原微生物在病人體內定植的機會就越大,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危險性就越大。 同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會降低人體抵抗力,容易被感染。
插尿管會將細菌帶入尿道,或者損傷尿道黏膜,從而給細菌感染提供了機會[3]。
通常在停藥1 周及4 周后需復查尿化驗或尿培養,如兩次結果均呈陰性,說明此次感染已治愈。 但有些病人癥狀好轉后即自行停藥,或者停藥后不按醫生要求及時回醫院復查,導致感染復發或遷延不愈,進而轉為慢性。 如此反復,只會增加治療的難度。
老年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干預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制定實施護理計劃簡潔明了,同時全面系統地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評估患者出院后利用各種醫療資源的能力和社會支持情況[12]。在具體安排應用中,要合理對患者病情的評估、運動訓練、健康教育、營養干預和心理支持。
同時老年泌尿系統感染的預后一般良好。 除非伴有尿路畸形,否則一般很少會發展到腎功能衰竭,有癥狀和無癥狀的泌尿道感染復發率為50%,有泌尿道畸形者復發的危險較大。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維持腎功能,減少急性期死亡率。 對老年人,在采集血和尿培養標本后,應立即經胃腸道外途徑用氨芐青霉素和 氨基糖苷類治療。如果血培養結果陰性,治療效果好,并且治療48~72 h 后再次尿培養結果陰性,可改為口服抗生素,療程為10 d。在治療結束后7~10 d 再作一次尿培養。治療效果差表明細菌耐藥或有梗阻性損害,需要及時檢查。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遠端的細菌帶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發生持續性菌尿,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 在必須使用時,要嚴格消毒。 在尿路器械使用48 h 后,宜作尿培養,以觀察是否發生尿路感染。 用尿路器械檢查之前,已經有細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
總之,泌尿系統感染疾病是指從尿道口到腎臟的泌尿道任何部位發生的細菌感染的總稱。 我們要針對泌尿系統感染的各項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就不會無謂地增加病人的痛苦,產生難以治愈的后遺癥。 在護理干預上,要危險因素加強針對性的護理,避免交叉感染。
[1] 姚劍.上尿路結石的細菌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26(8):542-544.
[2] 任海林.上尿路結石中納米細菌的檢測[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9):620-620.
[3] 趙岳.出院計劃-病人出院過程中的舒服護理模式[J].繼續護理教育,2010,20(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