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庠 鄧元央
1.1 一般資料 全部患者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顱骨凹陷性粉碎性患者。入選標準:年齡16~69歲,性別不限;受傷至入院時間<12 h;GCS評分3~15分;術前頭顱CT及X線片均顯示粉碎性顱骨凹陷骨折,凹陷深度均為>1 cm;不合并其他系統或器官的疾病或損傷。入選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18~60歲,平均36.5歲。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13~15分15例,9~12分12例,3~8分3例。為術前無急性腦疝且手術結束時顱內壓不高者,其中單純性粉碎性凹陷性顱骨骨折18例,伴有硬膜外血腫5例,腦挫裂傷4例,腦內血腫2例,硬膜下血腫1例。粉碎性顱骨凹陷骨折位于額骨15例,顳骨8例,頂骨4例,枕骨3例。開放性顱腦損傷11例,閉合性顱腦損傷19例。顱骨片為3~6塊不等。
1.2 方法 30例均在一期手術的同時進行碎骨片原位復位顱骨成形術。即徹底清創后,依次取出顱骨碎片,用雙氧水浸泡消毒15 min后,再用加慶大霉素的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后包于濕紗布中備用,注意各顱骨碎片相鄰位置關系,清除顱內血腫及挫批傷腦組織,修復硬腦膜,對硬腦膜缺損大的用自體筋膜或人造硬腦膜嚴密修補。沿骨窗縫吊硬腦膜,骨窗大的在中心處縫吊硬腦膜。將已消毒的顱骨碎片先用兩孔或四孔顱骨接骨板將顱骨碎片連接后用鈦釘進行固定,再將已經相互固定好的顱骨置入顱骨缺損處,最后通過顱骨接骨板及鈦釘牢固固定于顱骨骨窗四周,頭皮下置管引流,分層縫合頭皮。醫用顱骨固定體均采用德國Rebstock Instruments Gmb H公司產品,包括顱骨接骨板和鈦釘,有較強的抗壓性、穩定性及組織相容性好。
全部手術病例頭顱外形良好,均恢復正常的頭顱外形弧度,未見皮下積液、感染及異物排斥反應,傷口愈合良好,無不適感。頭顱CT隨訪6個月至1年6個月,全組病例骨瓣無塌陷或移位,術后3個月后骨折線開始變模糊,1年后,骨折縫愈合消失,骨瓣密度與正常顱骨一致。
對于顱骨粉碎性凹陷骨折碎片,傳統的方法是將無法復位的骨折碎片去除掉,日后再做Ⅱ期手術修補。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存在二次手術的風險。選用絲線或鋼絲固定,通常需逐一用細克氏針打孔縫合固定,手術過程煩瑣,也很費時,選用醫用膠粘合骨折碎片,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在具體使用時對骨折碎片的處理、涂膠的方法和膠的用量等都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就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1]。作者認為,最佳的修補材料乃是自體的顱骨碎片,而顱骨固定體是理想的固定材料,顱骨固定體由金屬鈦組成,王軍[2]等采用欽板連接片連接顱骨碎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組病例采用顱骨固定體進行整復,有以下優點:①避免二期修補顱骨,變二次手術為一次手術,減輕患者痛苦,減少費用。②縮短手術時間,不必用絲線或鋼絲固定顱骨碎片。③穩定、固定牢靠,成形效果好。④術后不影響CT或MRI檢查。手術中注意事項:①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對術前合并有腦疝或術中顱內壓較高者,應行碎骨片他處轉移埋藏,待二期手術再植回。②一期手術時應注意徹底清創,包括對顱骨碎片的消毒處理,個別污染嚴重的創口,術后應用強力抗生素抗感染治療。③術中要注意徹底止血。④嚴密縫合硬腦膜,以防腦脊液漏及顱內感染。術后1個月內避免重壓骨折部位,以防愈合的顱骨碎片塌陷移位。
[1] 婁志剛,譚占國.醫用膠整復治療顱骨粉碎性骨折40例臨床體會.中國社區醫師,2011,13(15):51.
[2] 王軍熊.雙宜應用欽板連接片治療凹陷性粉碎性顱骨骨折的體會.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