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自2008年至今我們兩院聯(lián)合應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法,治療腦血管病偏癱患者出現(xiàn)肩-手綜合征的病例90例,發(fā)現(xiàn)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具有良好效果,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1月到2013年3月之間收錄的90例肩-手綜合征患者,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為54.6歲;病程最短的7 d,最長6.5個月,平均病程3.15個月,由腦梗死引發(fā)者62例,腦出血者28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貝政平主編《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1]與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中的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為腦梗死或腦出血患者,并均經CT、核磁等檢查明確診斷。全部病例均具有,肩痛、手背腫脹、手部皮溫上升、活動肩和屈指時相應部位疼痛加重,腫脹消退后手部肌肉萎縮,直至攣縮畸形等典型肩一手綜合征癥狀。
1.3 方法 本組的患者給予中西結合治療,西醫(yī)療法:口服0.2 g氯唑沙宗,3次/d。中醫(yī)療效:①口服自擬肩手定痛湯。組方包括:勾藤 (后下)、生白芍、赤芍、薏苡仁均30 g,粉防己、厚樸、蟬蛻、青風藤、徐長卿均15 g,天麻、生甘草均10 g,羌活、炒元胡均12 g,穿山龍20 g。如果手背腫脹明顯者可加桑白皮12 g,茯苓皮15 g;疼痛明顯加片姜黃12 g。以上諸藥用水煎服,煎2次合并一處濃縮至600 ml,分三次早、中、晚溫服,10劑一療程,間隔一周實施第二療程治療,并在兩個療程后停服;②中藥自擬肩手蒸浴敷熨方外用。組成包括:蠶砂、桑枝、川烏、草烏、海桐皮、紅花、伸筋草、生麻黃、生大黃、川椒按比例稱取,將藥料裝入數(shù)層紗布縫制的藥袋中,加水煎煮10 min,取下利用其蒸氣先對患肢進行熏蒸,然后熱敷,1次/d,40~60 min/次,每個藥袋連續(xù)煮用3 d,3 d后更換一袋;③局部加巨刺。選取取患側極泉、肩內陵、肩髃、肩髎、肩貞穴位,巨刺法取健側頭針區(qū)顳頂后斜線中2∕5區(qū),(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陽池、合谷、液門)。具體的針刺方法是先選用26~28號毫針,向肩髃穴方向刺入2~2.5寸左右,產生強針感,然后將上臂內收夾住針留針,肩內陵斜向外下方刺入2~2.5寸深,肩髃穴,肩髎均斜向下方刺2~2.5寸深,肩貞穴直刺向前深1.5~2寸,均產生強針感留針20 min。巨刺取健側頭針顳頂后斜線中2∕5區(qū)用28號毫針用三快刺術,快刺快捻轉,持續(xù)3~5 min,產生強針感后留針20 min,另取健側肩髃,臂臑以下等穴,毫針刺,平補平瀉,留針20 min,以上1次/d,10 d一療程,休針7 d,再行第二個療程,2個療程后停止治療。
1.4 療效判定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依據(jù)臨床癥狀與體征恢復情況進行評估[3],主要分為三個等級:①顯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側肢體功能活動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肩痛、手背腫脹消失,皮溫恢復正常,活動肩、手 指等關節(jié)不產生疼痛,可以繼續(xù)進行下一部康復治;②有效:療2個療程后,患側肢體活動功能無明顯變化,但肩痛消失,手背腫脹明顯減輕,皮溫恢復正常,活動肩、手指等關節(jié)時有輕微疼痛,但不影響下一步康復治療者;③無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側肢體活動功能無變化,肩部疼痛依舊,手背仍腫脹或雖然腫痛有好轉,但活動肩,手關節(jié)時仍疼痛,影響或不能進行下一步康復治療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顯效66例,比例73.3%;有效23例,比例25.6%;無效1例,比例1.1%;總有效率98.9%。
肩-手綜合征是腦血管病及其后遺癥當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的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臨床中常常采取鎮(zhèn)痛劑、肌松劑、神經營養(yǎng)劑、手法康復等方法治療,但總體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肩-手綜合征在中醫(yī)治療中,屬于“中風”、“半身不遂”、“肢攣”、“肢體攣痛”、“偏枯”、“痹痛”等范疇[4],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治療經驗,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依據(jù)中醫(yī)理論,認為肩手綜合征屬于肝風攣急、痰瘀阻絡、瘀痛濕腫、經氣不利之證,主要采取熄風定痛、祛濕化瘀、解痙消腫的治療原則[5]。給予天麻、勾藤、平肝熄風,赤、白芍加甘草能夠有效的緩急解痙;而防己、薏苡仁、厚樸、羌活、徐長卿具有較好的化濕消腫功效;青風藤、元胡、穿山龍具有化瘀通絡效果;蟬蛻能夠增解痙之效,諸藥合用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結合外用法治療,給予川烏、草烏、生麻黃、川椒能夠有效的止痛;而僵蠶、海桐皮、生大黃具有消腫效果;桑枝、紅花、伸筋草均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并且結合局部針刺治療,從而有效的緩解局的部疼腫。本組的資料顯示,總有效率達到了98.9%。由此分析,臨床總對于肩-手綜合征采取中西結合治療是可行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中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肩-手綜合征效果顯著,方法簡便、實用,并且適合在基層醫(yī)院使用。
[1] 貝政平.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91.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中醫(yī)內科.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1:299.
[3] 趙榮章.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29例體會.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1(01):211-212.
[4] 滕以亮.肩-手綜合征的綜合康復治療療效觀察.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1(16):563-564.
[5] 劉芬,白艷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36例.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2(13):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