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隋術蘭 謝善冰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了3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21例,女13例;年齡最小為45歲,最大89歲,34例平均65.8歲;肺心病的病程在7~18年之間,平均為14.5年;34例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心絞痛、呼吸困難、下肢浮腫、兩肺啰音、早搏以及房顫等。對34例進行相關檢查后,確診為肺心病并發冠心病患者。
1.2 方法 觀察患者體征以及進行影像檢查之后,根據病情進展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常規治療措施包括幫助患者糾正已經出現紊亂的電解質,使之保持平衡;給予利尿治療,抗感染治療以及持續吸氧治療等。當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的緩解或者是逐漸變的穩定之后,采用藥物進行治療,治療藥物包括硝酸甘油以及酚妥拉明,以便使心臟負荷得以減輕,動脈血管得以擴張;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出現了呼吸衰竭現象,則采用洛貝林或者是可拉明進行治療,給藥方法為靜滴。
經過常規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后,在34例中,病情減輕以及病情好轉出院的有30例,病情沒有得到顯著改善的為2例,病情惡化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為心肌梗死;并未發現1例患者出現明顯的不良癥狀;住院時間在11~85 d之間,34例平均為29.8 d。
冠心病以及肺心病均屬于心內科常見疾病,且多發于老年人,如同時存在兩種疾病,則臨床癥狀就會變得多樣化,病情也容易惡化,如不及時加以診治,則致死率較高。目前,對于肺心病并發冠心病患者,尚無黃金診斷標準;因此,在臨床當中,通常需要將輔助檢查手段、觀察臨床表現以及詢問病史等方法結合起來對患者加以鑒別,以便能夠綜合分析病情動態發展變化,避免誤診現象以及漏診現象,改善臨床療效。
如果患肺心病者出現以下病癥,則應高度警惕其是否存在冠心病。第一,出現心絞痛癥狀,且表現為不典型癥狀與典型癥狀相互交替出現;第二,當糾正紊亂的電解質以及失衡的酸堿,且肺部感染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肺心病患者存在的房顫現象仍得不到有效改善,且持續存在時,也應考慮是否并發冠心病。第三,經過對應性治療之后,心力衰竭癥狀仍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其臨床表現較為頑固。第四,在心電圖檢查中,可發現心臟收縮時出現雜音,且心尖區Ⅱ級出現持續現象,左室肥厚。第五,如果進行彩超檢查,可以發現全心增大現象以及左室增大現象,同時室間膈出現異常運動狀態;在彩超檢查中能夠排除心肌病以及高心病者。第六,如發病早期進行心電檢查,可發現心梗圖形呈陳舊性以及急性,當肺心病的病情得到緩解時,心梗圖形仍然存在;此外,如肺心病患者的雙束支與左前分支以及左束支出現完全阻滯現象,且AVB在Ⅰ度至Ⅱ度之間,也應警惕其是否存在冠心病,并綜合臨床體征,作進一步的檢查。
在對肺心病并發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綜合考慮到兩種疾病不同的病理機制以及臨床體征。在一般情況下,肺心病并發冠心病的患者會存在血紅蛋白值上升的現象,本組34例中,有18例的血紅蛋白在血液當中的含量在16 g/L以上,所占比例為52.94%。造成血紅蛋白值上升的原因主要為此類患者在較長的時間當中均處于慢性缺氧狀態,在相對的缺氧狀態下,人體當中就會分泌出大量促進紅細胞增值的元素,因此就會生成較多的紅細胞。當血紅蛋白值與紅細胞數均處于較高水平時,就會增加血液黏度,從而使心臟負擔加重。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要改善患者病情,則關鍵在于降低原有血液黏度。在本研究中,采用了持續吸氧的治療方法,從而有效改善了低氧狀況;當低氧狀況得到改善后,痙攣的血管便會變得松弛,從而使血流動力狀態也得到相應的改善,由此,臨床癥狀便可以得到緩解。在本研究中,還應用了洛貝林以及可拉明對呼吸衰竭者進行治療,治療后呼吸衰竭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因此可以在臨床治療中使用以上兩種藥物。此外,有相關研究發現,在對右心功能出現障礙的肺心病并發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積極進行利尿治療、感染控制治療以及供氧治療,并在此基礎上利用適量強心劑,以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如發生心力衰竭,則提倡采用強心劑進行治療。總之,肺心病并發冠心病患者病情多變,在臨床中要根據影像檢查結果以及臨床體征等,采用適當的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以便能夠使臨床治療的有效性以及成功率可以得到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