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慶 宋杰
綜合療法治療股骨頸粗隆間骨折68例
李克慶 宋杰
外固定架;手法復位;股骨粗隆間骨折;功能鍛煉
股骨頸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病。河南省南陽市正骨醫院骨傷科自2002年以來,采用三維多功能外固定架結合中藥內服、早期功能鍛煉綜合療法治療股骨頸粗隆間骨折6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本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齡最大85歲,最小38歲,中位年齡57歲。按Evans分型[1],Ⅰ型骨折29例,Ⅱ型39例,所用病例均為新鮮閉合骨折。
2.1明確診斷 患者入院后均攝X線片明確骨折類型,常規檢查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排除手術禁忌證。
2.2手術方法 手術在C型臂X光機引導下進行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皮膚常規消毒鋪巾,對抗牽引患肢,透視下行外展,外旋、屈膝、屈髖等多種手法復位,復位滿意后,維持牽引,選擇適合進針點,經皮閉合依次打入4枚螺絲釘,其中2枚于大粗隆下2~3 cm處沿股骨頸軸線方向平行進針達股骨頭下方0.5 cm處,遠端2枚于大粗隆下10~15 cm處股骨外側與股骨縱軸垂直進針,兩螺釘間距約4~5 cm,透視見骨折端對位滿意后,安裝連接桿,逐漸擰緊萬向調向節,直至骨-架結構穩定可靠為止。術后常規抗生素應用3 d,預防創口感染。
2.3功能鍛煉 術后第二天開始被動無負重行患髖關節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同時進行患肢股四頭肌舒縮活動,以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直的發生,3周后扶拐行患肢無負重功能鍛煉。
2.4中藥內服 復原活血湯加減。藥用 栝蔞根10 g、柴胡15 g、紅花8 g、甘草8 g、穿山甲8 g、酒大黃20 g、桃仁15 g、續斷20 g、牛膝15 g、骨碎補25 g、黃芪35 g、人參10 g、鍛自然銅30 g、山藥20 g,1劑/d水煎服,術后第3天開始服用,15 d為一療程,堅持服用3~5個療程。
本組68例,經治療全部達到骨性愈合標準。愈合時間最短90 d,最長240 d,平均150 d。按照Sanders髖關節創傷后功能評分標準[2]評定療效,本組優66例(97%),良2例(3%),優良率為100%。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損傷[1]。老年人骨質疏松,肢體不靈活,當下肢突然扭轉、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觸地致傷,甚至造成骨折[1]。傳統的牽引方法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并發髖內翻發生率較高,且牽引需長期臥床,并發癥較多,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雖提供了堅強的內固定,但是骨折端骨膜剝離較多,軟組織損傷較大,容易造成感染,延遲愈合或不愈合。閉合穿針復位三維外固定架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克服了上述問題。①此固定法所用器械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故高齡體弱患者使用。②此固定能維持骨折段的擠壓,符合正常人體生物力學結構,較好地克服了骨折端內翻剪力,有利于骨折愈合。③患者術后能早期離床活動,更有利于骨折愈合,早期的功能鍛煉,關節功能活動基本不受影響,有效避免了老年患者因骨折長期臥床引起的合并癥。
早期功能鍛煉可使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氣血暢達,筋脈得到濡養,經絡調暢,肌肉強健,髓充骨堅。在功能鍛煉過程中,肌肉力、重力均可傳遞到骨折斷面,使斷面獲得有益于骨折愈合的應力刺激。活動可增加局部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促進骨折端的修復與再生,并能防止關節僵直與肌肉萎縮的發生。
術后采用中藥治療是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的重要組成部分,祖國醫學認為 “血活則瘀去,瘀去則新生,新生則骨合”,腎主骨,因此作者在復位后外固定架固定同時應用活血化瘀藥類中藥為主的復元活血湯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復元活血湯具有活血化瘀、補肝益腎、補氣養血、健脾益氣功能。方中用酒大黃蕩滌留瘀敗血;柴胡舒肝理氣;桃仁、紅花、丹參活血化瘀;穿山甲破瘀通絡;瓜蔞根消瘀散結;黃芪、山藥、人參補氣健脾,養血活血;牛膝川芎、通絡化瘀行氣;川續斷、骨碎補、土鱉蟲、鍛自然銅補腎強骨、接骨續筋;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能活血化瘀,益氣通絡,補肝益氣,強筋壯骨,使瘀去新生,氣血行而脈絡通。
總之,筆者應用綜合療法治療股骨頸粗隆間骨折,中西醫配合應用,相得益彰,促進股骨粗隆間骨折愈合,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優越性。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820,1604-1605,1655-1656.
[2] 劉云鵬,劉沂.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17-219.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正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