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清
雙源CT對主動脈壁內血腫的診斷
李文清
目的分析探討雙源CT對主動脈壁內血腫的診斷與臨床應用。方法選取本院30例進行了雙源CT血管成像檢查并診斷為主動脈壁內血腫的患者的影像資料進行分析,觀察主動脈壁內血腫的征象。結果按照Stanford分型可以將30例患者分為A型9例,B型21例。CT檢查可見主動脈壁內血腫的征象為:主動脈壁粥樣硬化19例,內膜滲漏6例,穿透性潰瘍14例。并發征象:心包積液7例,胸腔積液18例,主動脈瘤5例。結論CT血管成像檢查能為主動脈壁內血腫的診斷和治療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對于接下來的治療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主動脈;壁內血腫;CT影像
主動脈壁內血腫是血管壁中層發生血腫的主動脈夾層,其他內膜并沒有破裂口,主動脈夾層沒有內膜片,沒有真假兩腔,一般被認為是主動脈夾層,其實兩者的臨床病理并不完全相同,主動脈壁內血腫屬于主動脈中膜病變,而主動脈夾層是內膜病變,主動脈壁內血腫應該是主動脈夾層的變異,也可以說是它早期的癥狀,壁內血腫會自發出現,原因可能是主動脈內部的血管自然性的破裂,也會在中層病變部位的主動脈穿透性潰瘍及胸部鈍性外傷后繼發,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30例進行了雙源CT血管成像檢查并診斷為主動脈壁內血腫的患者的診斷資料進行分析,分析雙源CT血管成像檢查在主動脈壁內血腫的診斷和治療上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30例進行了雙源CT血管成像檢查并診斷為主動脈壁內血腫的患者的影像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29~59歲,平均年齡(43±4.3)歲。臨床癥狀為胸背部呈撕裂樣疼痛,有4例患者伴隨腹部疼痛,其中28例伴隨有高血壓病史。
1.2方法 30例患者使用的設備為SIEMENZS公司的雙源CT,同時進行平掃和血管成像,掃描部位從頭至足,平掃完成后增強掃描,人工智能觸發掃描系統應用增強掃描后如在掃描過程中發現主動脈根部達到預設值,需延遲5 s后自動掃描,肘前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以3 ml/s的速度注射滲鹽水30 ml,掃描參數:120 kV,320 mAs,根據掃描心率的變化調整螺距,球管旋轉時間每圈0.33 s,層厚1.0 mm,間隔1.0 mm。診斷以兩套X射線形成的二維圖像為主,運用最大密度投影法、溶劑顯示法、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進行三維重建,根據圖像進行分析診斷。
按照Stanford分型可以將30例主動脈壁內血腫患者分為A型9例,B型21例,3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主動脈壁均呈現環狀增厚,增加的厚度為5 mm~15 mm,17例患者的主動脈壁為新月形增厚;雙源CT平掃過程中發現高密度血腫4例,等密度16例,低密度10例,增強掃描后的結果無明顯強化,沒有偽影出現;主動脈壁粥樣硬化19例,6例發現增厚的管壁上有點狀或線狀的滲漏,穿透性潰瘍14例。并發征象:心包積液7例,胸腔積液18例,主動脈瘤5例。
3.1發病機制 主動脈壁內血腫位于中膜和外膜之間,血腫的存在讓主動脈內管壁更加脆弱,因此也容易發生破裂,在破裂后會形成典型的主動脈夾層,繼續向外擴充會形成動脈瘤,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會繼續向外擴張導致主動脈壁被穿通,發病時多表現為胸背部疼痛,不同程度的刀割樣、撕裂樣疼痛,部分患者胸腔內會有積液。目前對于它的病因和發病原因還不明確,醫學上一般認為主動脈壁內血腫的發生與主動脈粥樣化和高血壓有關,主動脈壁內血腫患者大都有明顯的主動脈粥樣硬化的征象,而且血腫形成的部位多在主動脈粥樣硬化潰瘍附近,主動脈壁內血管的破裂出血會自動形成血腫,血腫膨脹后會將主動脈中層形成分離出來的假腔。
3.2雙源CT表現 本組30例患者中有主動脈壁粥樣硬化19例,內膜滲漏6例,穿透性潰瘍14例,CT表現上包括:主動脈壁內成環狀或新月狀增厚,且厚度均大于5 cm,CT掃描過的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在增強掃描后無明顯變化,也無內膜破裂和真假雙腔;內膜滲漏,血管內膜破損后內膜片上有相應漏孔,注入增強劑的時候會有滲漏情況的發生;穿透性潰瘍,增強掃描后可以發現增厚的主動脈壁內在對比劑充盈的情況下有局部外突的龕影。
進行CT檢測時要注意主動脈壁內血腫和主動脈夾層的區別,主動脈壁內血腫的患者多為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患者,在影像上增厚的管壁環繞主動脈,常發于降主動脈,可以自然吸收,無內膜片的破裂,而主動脈夾層的影像沿主動脈長軸螺旋狀剝離,多發生于升主動脈,無法自然吸收。為了區別于老年患者的粥樣硬化,需注意主動脈壁內血腫內移距離一般大于4 mm,而主動脈粥樣硬化并無明顯移動,而且病發區的CT檢測值高于主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區域,管壁也比不規則增厚的主動脈粥樣硬化光滑;會發生單純主動脈粥樣硬化不會發生的并發癥,如胸腔積液等;主動脈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主動脈壁內血腫,但是因為血液動力學的原因粥樣硬化很少發生在升主動脈。
3.3雙源CT的應用價值 由于主動脈壁內血腫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的不明確,未免病情延誤需及時進行治療,雙源CT可以準確的反應出患者的主動脈壁內血腫情況,醫生可以根據清楚的影像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準確的診斷,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為患者的治療和恢復創造了條件。主動脈壁內血腫特別是伴有穿透性潰瘍的病程多變,因此無論采取哪種治療方法,患者術后都需進行定期檢查,以免并發癥的發生。
[1] 張小鵬,馬翔興.雙源CT對主動脈壁內血腫影像診斷.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7):842-844.
[2] 鮑紅梅,蘇雪娟,李云奇,等.雙源CT在主動脈壁內血腫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醫學論壇雜志,2012,33(5):109-110.
[3] 鄭敏文,孫立軍,葛雅麗,等.主動脈壁內血腫-一種不典型夾層的電子束CT診斷.中國臨床醫學影響雜志,2003,14(3):173-176.
[4] 印隆林,楊志剛,陳加源,等.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在主動脈病變腔內支架隔絕術后隨訪中的臨床應用價值.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5):522-526.
[5] 趙松枝,蘇唏.120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診治體會.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08,6(8):571-573.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