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紅 張體云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病,此病有可能后遺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郁滯性潰瘍、色素沉著、皮炎等,嚴重損害患者的健康。
1.1 一般資料 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河南省平輿縣人民醫院診斷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齡21~83歲,平均52歲。病程11 h~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病肢體腫脹,飽滿緊硬,可呈現彌漫光亮,疼痛且有壓痛,拒按,有的患者Homans征陽性,所有患者均經彩超或下肢靜脈順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符合《外科學》診斷標準[1]。
1.2 彩超檢查方法 應用HITACHI-526型彩超診斷儀,分別使用3.5 MHz和7.5~10.0 MHz的探頭。對患者采用仰臥位或者俯臥位檢查,觀察患者的血管以及血管的周圍結構,記錄血栓部位、大小以及栓塞程度、彩色多普勒血流,血管充盈殘缺以及側支循環情況,使用TE-PW(智能電量測量儀)測量血流速度,血管分叉處以及關節周圍是重點觀察的部位,注意雙側對比,配合使用Valsalva試驗,在局部加壓有助于病變的顯示及診斷。
2.1 超聲檢查結果 發現血栓者共有91例,其中單側72例,左側49例、右側23例,左側與右側之比為2.13∶1,雙側均發現血栓者19例。其中周圍型(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腘靜脈血栓形成)49例、中央型(髂股靜脈血栓形成)31例,混合型30例。有6例超聲結果為陰性。
2.2 彩色超聲像圖表現 ①發病在2周內者為急性期[2],該期的患者13例,超聲表現為靜脈管腔內徑增寬,靜脈內膜在超聲上顯示清晰,血栓表現為血管腔內低回聲區,呈團塊樣,加壓后管腔不消失。彩色多普勒超聲基本無血流信號。②數周以前形成的血栓稱為亞急性期,該期患者共有19例,超聲查檢血栓區回聲較急性期明顯增強,靜脈管腔內徑有所縮小,血管迂曲。部分患者出現血管再通的血流信號。③數月前形成的血栓為慢性期,該期患者共有59例:超聲表現為靜脈血管壁內膜明顯增厚且回聲光點粗糙,血栓為管腔內的較強回聲光團,陳舊性血栓與血管壁分界不明確,加壓后管腔亦不消失。部分血栓可機化,再管化和再內膜化,使靜脈腔恢復一定程度的通暢,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為狹窄的血流充盈。有部分血管完全閉塞,無血流信號,在其周圍可見側支循環的建立。也有部分血管完全再通,其管內信號呈“雙軌征”。④6例患者彩超檢查未發現異常。各期血栓遠端的血流均表現為多普勒頻譜的波動消失。
患者肢體突然出現腫脹,疼痛且有壓痛,拒按,甚至于飽滿緊硬,可呈現彌漫光亮,有的患者Homans征陽性,患肢皮膚呈暗紅色且溫度增高,患肢廣泛性淺靜脈怒張,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需進行彩超檢查。
本病的病程有其自然轉歸,發病在2周內者為急性期[2],超聲表現為靜脈管腔內徑增寬,靜脈內膜在超聲上顯示清晰,血栓表現為血管腔內低回聲區,呈團塊樣,加壓后管腔不消失。彩色多普勒超聲基本無血流信號。數周以前形成的血栓稱為亞急性期[2],超聲檢查血栓區回聲較急性期明顯增強,靜脈管腔內徑有所縮小,血管迂曲。在靜脈周圍有可能出現新生的代償性的側支循環。部分患者如果血管出現再通現象,則彩超可顯示血管再通的信號。數月前形成的血栓被稱為慢性期[2],超聲表現為靜脈血管壁內膜明顯增厚、且回聲光點粗糙,血栓為管腔內的較強回聲光團,陳舊性血栓與血管壁分界不明確,加壓后管腔亦不消失。部分血栓可機化,再管化和再內膜化,使靜脈腔恢復一定程度的通暢,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為狹窄的血流充盈。有部分血管完全閉塞,無血流信號,在其周圍可見側支循環的建立。也有部分血管完全再通,其管內信號呈“雙軌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查,其優點有安全、無創、無禁忌,易于識別,簡便、易重復進行檢查,且可同時顯示下肢靜脈血管解剖結構和血流動力學的狀態。是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病較為理想的方法。該項輔助檢查有很高的準確性。而對于該病的其他檢查方法,如下肢靜脈順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下肢靜脈壓測量等,要么有創傷或并發癥,要么價格較貴,不易普及。
左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多于對側的原因是:左髂股靜脈走行于腹股溝韌帶與骨盆之間的狹窄地帶,而且右髂總動脈也常橫過左髂總靜脈之上,均容易使左髂股靜脈受壓迫,從而左靜脈回流發生障礙,血液瘀滯,容易發生左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靜脈血流滯緩、靜脈管壁或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血栓形成時間長短不同,其治療原則亦不相同,彩超可合理分期,為臨床正確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積極幫助。臨床醫生可根據臨床癥狀和彩超所提供的具體情況選擇溶栓、手術或其他治療手段。
對該病進行檢查時,對于超聲醫生的水平要求極高,業務不精的超聲醫生容易出現誤診現象。本組檢查誤診6例,多為超聲醫生水平所限。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18-619.
[2]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科學技術文獻版社,2003:1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