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社會工作等壓力的上升等因素,消化道潰瘍的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已經成為了消化內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困擾。如果消化道潰瘍及時正確的診治,可以發展出現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消化道穿孔,嚴重時可以出現失血性休克等。已經有相關研究表明,在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發病過程中,胃酸的分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質子泵抑制劑能夠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從而達到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目的。而質子泵抑制劑的種類較多,筆者通過對不同質子泵抑制劑的臨床療效的觀察,以比較其臨床療效的差異,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消化內科收治的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患者,共計9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奧美拉唑組以及泮托拉唑組各45例。奧美拉唑組的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齡為(38.75±8.46)歲。泮托拉唑組的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39.14±8.9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消化道潰瘍的面積、出血的程度等方面的比較,經過統計學分析,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有嘔血、柏油樣大便等臨床癥狀,均接受電子胃鏡、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為消化道潰瘍出血。同時排除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原因所致的非潰瘍性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的患者;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受損的患者等。
1.3 治療方案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的治療方案,奧美拉唑組的患者給予加用奧美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次/d。泮托拉唑組的患者給予加用泮托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次/d。
1.4 出血停止指標判斷 經過治療后,患者腹部疼痛、嘔血等癥狀消失,大便次數減少,大便色黃,成形,不再出現柏油樣便等癥狀,經胃管回抽胃內液體以及治療后復查電子胃鏡未見胃內出血征象;體格檢查: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正常,血壓、心率等基本生命體征平穩;輔助檢查:血常規提示血紅蛋白水平不再下降,大便潛血試驗轉陰。
1.5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用藥的時間以及出血停止的時間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具體為:顯效:患者在用藥治療后的72 h內,消化道出血癥狀停止;有效:患者在用藥治療后的72 h到120 h內,消化道出血癥狀停止;無效:在用藥治療后超過120 h,患者仍有消化道出血的癥狀。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6 統計學方法 對所收集的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統計軟件數據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計量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驗證,計數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驗證,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對比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奧美拉唑組顯效的患者有37例,顯效率為82.22%,總有效率為97.78%;泮托拉唑組顯效的患者有38例,顯效率為84.44%,總有效率為100.00%。兩組患者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之間的比較,經過統計學分析,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停止出血時間的比較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停止出血的時間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奧美拉唑組患者的平均停止出血的時間為(58.76±11.24)h;泮托拉唑組患者的平均停止出血的時間為(58.95±10.83)h。兩組患者停止出血的時間之間的對比,經過統計學分析,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藥物的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沒有發生明顯的藥物不良發應。
對于消化道潰瘍的治療,抑制胃酸的分泌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能夠明顯提高消化道潰瘍的治療效果。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都是臨床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能夠選擇性地與胃黏膜的壁細胞作用,迅速抑制胃酸的分泌;而泮托拉唑能夠特異性地與質子泵上的5、6片段進行不可逆的結合,從而發揮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3]。本組研究采用奧美拉唑以及泮托拉唑兩種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道潰瘍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臨床療效、出血停止時間的比較,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而且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沒有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因此,我們認為,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
[1]溫麗霞.消化道潰瘍患者防御機制的探討.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07):1950-1950.
[2]陳巧蓮,鐘根明.3種質子泵抑制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國藥業,2012,21(01):49-50.
[3]申鴻俊.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當代醫學,2012,18(0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