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謹
呃逆是一種以膈肌痙攣為特征的病理性呼吸反射,它引起突然性吸氣伴有聲門突然關閉,在惡性腫瘤中常見,以下收集2010年我科31例患者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10年我腫瘤科患者,晚期肝癌10例,肝轉移癌6例,胃癌4例,肺癌并大量胸腔積液3例,惡性腫瘤化療后7例,腦膠質瘤術后、放療后復發1例,患者均經病理確診,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58歲,男21例,女10例。
1.2 16例肝癌或肝轉移癌中巨大肝占位12例,合并大量腹水10例;肝癌合并大出血5例;4例胃癌中合并腹水3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7例化療患者中術后輔助化療5例,體檢有明顯腹脹2例。
1.3 化療 7例持續時間一般6~8 h,處理后24 h后不再發,其余病例持續時間一般24 h以上,處理后緩解,但反復發作,持續數天。
膈神經興奮而致膈肌痙攣,表現為呃逆,多為持續性,發作時每分鐘二三次或更多,呃逆頻繁或持續24 h以上,稱為難治性呃逆,影響患者的飲食及睡眠,呼吸調節受到干擾。一般按病程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按其發病原因可分為反射性呃逆、中樞性呃逆、代謝性呃逆和精神性呃逆四種。按誘發部位的不同呃逆的病因可分為中樞神經性和周圍神經性兩大類:
2.1 中樞神經性
2.1.1 神經性,常見的原因有:腦炎腦膜腦炎、腦腫瘤、腦出血腦血栓形成、頸的脊髓癬癲痛早期、手足搐搐癥狂犬病、破傷風等。
2.1.2 中毒性,可見于酒精中毒環丙烷、鉛、巴比妥類中毒全身感染而伴有顯著毒血癥者、尿毒癥的晚期。
2.1.3 精神性,瘟病或神經過敏者可引起頻繁的呃逆。
2.2 周圍神經性呃逆
2.2.1 胸肺部疾患,見于使膈神經受刺激的各種原因如縱膈腫瘤、食管腫瘤或縱膈淋巴結腫大、心包炎肺胸膜或支氣管疾患等。
2.2.2 膈肌疾患肺炎并胸膜炎膈跡等。
2.2.3 腹腔內疾患,能使腹內壓增高或使膈肌受刺激的任何原因均可引起呃逆如胃擴張。
由于癌癥患者作為特殊人群,性別、部位、病種發病率均有明顯的差異,故在呃逆發病與正常人群有一定的特異性:在晚期患者多見,頑固性呃逆多見,與腫瘤廣泛轉移,特別腹腔、胸腔轉移刺激膈神經,并且根本原因未能解決有關。腦瘤發病率低,相關中樞性嘔吐少見?;熁颊哌滥嬖蛴锌赡芨姑?、胃擴張,食管返流,但體檢發現腹腔脹氣者不多見,可能與化療藥物毒性有關,應歸類為中毒性,但總來說化療患者中呃逆不多見,且同一患者再次化療也不一定發生,因此尚需商討。腫瘤呃逆中集中在胸腔、肝臟、腹腔腫瘤發生,多見為大量胸水、腹水、肝臟巨大占位,使膈神經受刺激后頑固性呃逆發生,進一步加重腹腔壓力,肝癌患者常合并門脈高壓,易消化道出血而影響生命,腦出血者頑固性呃逆也常合并消化道出血[1],是預后不良標志。
一般治療方法:直接或間接咽部刺激;胃復安、二甲硅油減輕腹脹;憋氣提高二氧化碳分壓,抑制腦干呃逆中樞;硝苯地平、米達唑侖松弛膈肌;反射中樞抑制通過多巴胺阻滯劑,如使用胃復安、氯丙嗪使用,及抑制中樞氨酪酸激動劑使用,如丙戊酸鈉等。
在惡性腫瘤中還有放腹水、胸水減壓等辦法,本觀察病例中嚴重胸腹水患者經上述處理未緩解,經放腹水、胸水減壓后均能有效緩解。尚有位封閉法[2]、針灸、中藥[3]等,總之充分了解其發病機理及特點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思路。
[1]李東,夏國慶,崔建軍,等.腦出血患者頑固性呃逆與消化道出血的關系分析..中原醫刊,2005,32(3):3.
[2]何梅雅.氯丙嗪內關穴注射治療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45例.浙江中醫雜志,2010,45(11):825.
[3]韋艷碧.指針配合中藥治療頑固性呃逆62例療效觀察.光明中醫,2009,24(9):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