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桂泉 李銀元
混合痔是由于直腸上、下靜脈叢相互吻合,靜脈曲張時相互影響,使直腸上、下靜脈叢均發生曲張,所以稱混合痔。其治療方法有內痔部分注射療法、膠圈套扎療法、手術外剝內扎術等,但注射療法復發率高,已少用;手術外剝內扎術,術后患者痛苦大,易引起肛門狹窄,操作不當則易形成肛門失禁。本文就我科近3年來采用膠圈套扎法治療混合痔,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0年至2012年患混合痔的住院患者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齡最大為82歲,最小為18歲,平均52歲,病程最長為20年,最短為6月。
1.2 方法
1.2.1 診斷依據[1]①便血及肛門部腫物,可有肛門墜脹、異物感或疼痛。②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搔癢。③肛管內齒線上下同一方位出現腫物(齒線下亦可為贅皮)。
1.2.2 療效評定[2]①治愈:癥狀消失,痔消失。②好轉:癥狀改善,痔縮小。③未愈:癥狀、體征均無變化。
1.2.3 操作方法 吸引式內痔膠圈套扎法:術前清潔灌腸,患者取左側臥位,消毒術野,取治療肛鏡蘸潤滑劑,缺口對準需要治療痔核的部位插入肛內,拔出鏡芯,緩慢后退。待痔核全部突入其缺口后,用碘伏棉球消毒痔核及其周圍腸黏膜組織。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持醫用吸注套扎器,將吸盤下緣緊貼于齒線上0.8~1.0 cm處痔組織黏膜表面,快速向后拉動吸注套扎器內芯,借助套扎器的負壓作用,將內痔痔核吸入套扎筒內,同時扣動扳手將膠圈推出并套扎在內痔痔核的基底部,取出套扎器,對被套扎痔核再行消毒,退出肛門鏡,塞入消炎痛栓1枚。治療結束。如有多個痔核需要同時治療,可重復上述過程治療其他痔核,但一次治療最多不宜超過3個痔核。術后忌辛辣炙煿之品,利用潤腸通便藥物,防止便秘和糞便嵌塞,術后1周左右,卷圈脫落,減少活動,避免創面出血。
72例患者,治愈 58例,好轉 14例,未愈 0例,有效率100%。
內痔部分用注射療法[3],用作注射療法的藥物很多,但基本上是硬化劑及壞死劑兩大類,由于壞死劑所致并發癥較多,目前主張用硬化劑,但硬化劑若注入量過多,也可有壞死,且注射的深淺較難掌握,如注射太淺,可致局部壞死及潰瘍;注射太深,可致損傷,如在男性注射左前內痔時,若注射太靠近前正中處,可損傷前列腺及尿道而致血尿;注射到直腸外,可致狹窄,膿腫及肛瘺。手術[4]:一般采用外痔剝離、內痔結扎法,但術后易并發肛門狹窄、肛門水腫、急性尿潴留,患者痛苦較大。我科采用膠圈套扎法,本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迅速、易掌握,術前不需特殊準備,套扎方法正確、可以達到無痛,很少感染及出血[3]。Mari(1990)曾分析4位作者的套扎病例2025例,痊愈69% ~95%,癥狀改進10% ~25%,無效1% ~10%[3]。綜上所述,膠圈套扎法治療混合痔,治愈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5:94.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5:94.
[3]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76-1177.
[4]中醫外科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