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華 宮建國 陳慧妍 徐勇 遲磊 趙瑩 劉曉謙
滑車神經是顱內最長最細的神經,起于腦干背側,在天幕裂孔側方進入天幕游離緣,并與天幕緣伴行。天幕裂孔側方區域,滑車神經走行在幕緣下,損傷滑車神經經常是這個區域手術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通過對2002年9月至2012年2月經天幕裂孔側方手術導致滑車神經損傷的9例患者的術前、術后影像資料,手術錄像進行分析,尋找滑車神經損傷的原因,并探討針對滑車神經損傷相關因素的可行的預防措施。
1.1 一般資料 2002年9月至2012年2月經天幕裂孔側方手術導致滑車神經損傷的病例9例,其中蝶骨嵴內側腦膜瘤1例,術前MRI示腫瘤直徑6.8 cm,并經天目裂孔向幕下侵及,與腦干粘連。巨大巖斜腦膜瘤3例,術前MRI示直徑分別為5.6 cm、5.8 cm、7.2 cm。巨大聽神經瘤2例,術前MRI提示均向幕上發展。啞鈴型三叉神經鞘瘤2例,術前MRI提示腫瘤主題位于中顱窩。侵犯側方顱底的脊索瘤1例,術前MRI提示腫瘤橢圓形,腦干受壓明顯。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下行腫瘤全切除,其中蝶骨嵴內側腦膜瘤經擴大翼點入路,蝶骨嵴磨至前床突,術中剪開天幕游離緣,全切侵及幕下與腦干粘連腫瘤;巨大巖斜腦膜瘤中1例經顳下入路,術中磨除巖尖,2例經乙狀竇前入路;巨大聽神經瘤2例均采用乙狀竇后入路,磨除內耳道上嵴;啞鈴型三叉神經鞘瘤2例采用顳下入路;脊索瘤采用乙狀竇前入路,術中均剪開天幕游離緣,全切腫瘤。
所有病例均獲腫瘤全切處,但遺留滑車神經損傷,表現為上斜肌麻痹,眼位外旋斜和上斜以及少許內斜。眼球下轉功能不足,下梯時往往舉步難行。患者自覺垂直同側復視,為了避免復視,頭部經常向健康側傾斜,面向健康側回轉,下頜內收,以保持雙眼單視,逐漸形成慢性斜頸。術后應用神經營養治療,1例患者在出院2個月隨訪時癥狀消失,1例患者在出院4個月隨訪時恢復,2例患者在出院6個月隨訪時康復,另5例患者隨訪2年無緩解。
3.1 原因分析 回顧手術經過,查閱手術實況錄像,結合術后治療經過,分析滑車神經損傷由以下原因引起:①剪開天幕游離緣時,未能先找到滑車神經小腦幕緣入口處,剪開天幕游離緣時直接剪斷滑車神經,滑車神經被腫瘤包裹,術前已有滑車神經受累癥狀,術中分塊切除腫瘤時誤把滑車神經切斷。②滑車神經與腫瘤粘連,在切除腫瘤時過度牽拉瘤壁,導致滑車神經損傷。③吸引器反復誤吸滑車神經,滑車神經雖外膜完整,但內部神經纖維斷裂,造成滑車神經損傷。④剪開巖上竇時結扎線松脫,巖上竇出血,電凝止血時電灼滑車神經,造成直接損傷。⑤術中反復經天幕緣剪開處進出腦內止血海綿、腦棉,引起滑車神經挫傷。
3.2 預防措施 滑車神經損傷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嚴重損害多不可恢復,所以預防尤為重要,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剪開天幕游離緣時,從外向內緊貼巖骨嵴切開小腦幕,當接近幕緣時,弧形向后,在滑車神經顱內段移行為幕潛行段位置點的后方切斷幕切跡,則最大范圍暴露了幕下結構,又妥善保留了滑車神經[2]。分塊切除腫瘤時需沿滑車神經進入,或可造成損傷,但多會避免永久損傷。②術中遇出血,應用腦棉、止血海綿或電凝止血時,必須注意勿吸引、刮擦、壓迫、電凝滑車神經。③牽拉瘤壁之前需辨認滑車神經,游離之,可避免牽拉傷。我們的體會是術中仔細辨認滑車神經,剪開天幕緣、切除腫瘤之前采用上述措施綜合預防,滑車神經損傷多可避免,尤其是永久性損傷,減少不必要的并發癥。
[1]胡凡,徐啟武,崔堯元.小腦幕腦膜瘤.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分冊,2000,29:13-16.
[2]于春江.顱底外科訓練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