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森 張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為肺癌最常見的類型,占80%左右,大部分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于晚期,化療也成為此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GP化療方案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案,但化療引起的副反應是廣為人知的。艾迪注射液是由黃芪、人參、斑蝥、刺五加等多種抗腫瘤藥物提取其精華制作而成,具有增強免疫力之功效。為探討艾迪注射液聯合GP化療方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人民醫院進行了如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2年1月于本科接受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
1.2 治療方法 研究組給予GP化療方案+艾迪注射液聯合治療,艾迪注射液80 ml+500 ml生理鹽水靜滴,1次/d,連用8 d為一個療程;GP方案為吉西他濱1000 mg/m2+250 ml生理鹽水分別于第1、第8天靜滴;順鉑25 mg/m2+500 ml生理鹽水靜滴,第2~4天,3周為一個療程。對照組單用GP方案,使用方法同上。每位患者至少完成2個周期的化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3.1 近期治療效果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完全緩解;(2)部分緩解;(3)穩定;(4)進展。有效是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臨床受益是指有效+穩定。
1.3.2 化療藥的毒副反應按抗癌藥物的不良反應分度為標準,分為0 ~4度[2]。
1.3.3 血清CEA(癌胚抗原)水平的觀察:于化療前和第二周期化療結束后第二天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CEA水平,操作完全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完全緩解3例(10.7%),部分緩解11例(39.3%),穩定13例(46.4%),進展1例(3.6%),有效14例(50.0%),臨床受益27例(96.4%)。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2例(5.0%),部分緩解 14例(35.0%),穩定 14例(35.0%),進展 10例(25.0%),有效 16例(40.0%),臨床受益 30例(75.0%)。兩組患者臨床受益率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現2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分別為6例(21.4%)和8例(28.6%);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0例(50.0%)和22例(55.0%)。研究組明顯少于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血清CEA水平于治療前后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血清CEA水平相差不大(P>0.05);經兩周期全身化療后,兩組患者組間血清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自身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艾迪注射液是根據祖國醫學中扶正祛邪的原理,采用黃芪、刺五加、人參與去甲斑螫素精煉而成。據有關報道,艾迪注射液還具有多耐藥逆轉、骨髓保護作用[3]。目前已經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輔助抗腫瘤治療藥物,本研究通過對使用艾迪注射液及未使用患者近期療效及化療毒副作用進行比較,發現艾迪注射液可顯著減輕化療的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
CEA是一種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腸、肝臟中合成,現在的研究打破了以往認為是診斷結腸癌的標志,肺腺癌細胞能直接產生CEA[4]。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在以順鉑為主的肺癌化療方案中血清CEA可以用來評價療效,尤其在腺癌的化療中。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血清CEA水平相差不大,經兩周期全身化療后,兩組患者組間血清CE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兩組患者的自身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表明,艾迪注射液不能顯著降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
綜上所述,艾迪注射液聯合化療的治療方法,可改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療效,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提高化療的效果。本研究只對進行了2個療程的化療患者進行了研究,后續研究可以延長至化療4個療程甚至更長時間后的比較。
[1]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6-9.
[2] 徐世新,姚舒,都日亮.艾迪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報,2011,5(35):43-44.
[3] 李金龍,蔡于琛,胡志明,等.去甲斑蝥素對腫DNA復制起始蛋白Cde6的抑制作用.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0(8):1851-1853.
[4] Higashi K,Sakuma T,Ito K,et al.Combined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ve FDG uptake on PET,ground-glass opacity area on CT,and serum CEA level:identification of both low and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T1 lung adenocareinoma.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9,36(3):37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