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梅
隨著我國老年糖尿病和血透患者的不斷增加,動靜脈內瘺失敗增加,臨床效果較差,不能保證透析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頸內靜脈留置導管以其安全性高、手術難度小、可長期使用等特點成為臨床血液透析的首選方法。現將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對64例患者施行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方法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64例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38.5歲;糖尿病腎病19例,慢性腎功能衰竭31例,急性腎功能衰竭14例;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時間7~100 d,平均時間54.5 d;左側頸內靜脈留置管20例,右側頸內靜脈留置管44例。
1.2 方法
1.2.1 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方法 患者行Trendelenberg體位[1],頭向左側,將鎖骨頭、鎖骨及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圍城的三角形頂點作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局麻,選擇穿刺點。穿刺針頭和體表成45°角,斜面向下,沿頸內動脈外緣向下進針,邊進針邊抽回血,感覺回抽是否存在阻力,密切觀察血液顏色,防止誤入動脈。當抽出暗紅色靜脈血時,確認血流通暢,之后,左右固定刺針,右手出拔出注射器,將導絲插至上腔靜脈。拔除穿刺針,于穿刺點出行0.5 cm切口,將導絲放入擴張管,擴開皮膚及組織,拔出擴張管,沿導絲放入留置導管,回血后,拔出導絲,抽出導管內空氣,注入5 ml肝素生理鹽水,縫針固定皮膚和導管,局部消毒,覆蓋無菌紗布,固定導管,置管成功。
1.2.2 護理方法 護理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術對患者來說比較陌生,因此,患者多為有恐懼、緊張等心理問題,對此,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護理,向患者宣講穿刺重要性,講解頸內靜脈留置術中的穿刺方法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積極地心理暗示和心理護理,這是患者接受并積極配合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關鍵。②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術后護理:留置導管后要密切監測傷口情況,若發現傷口滲血,則要利用無菌紗布局部按壓,并更換敷料,確保傷口清潔,同時,每次換藥時要觀察穿刺點是否存在感染跡象。③留置導管時的護理:在每次進行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時,相關的醫務人員要做好無菌準備,帶口罩、帽子、手套,觀察穿刺局部是否存在感染、出血、血腫及導管滑落等情況,使用碘伏消毒導管端口及導管出口處的皮膚。在透析期間,確保無菌敷料覆蓋導管出口,避免導管出現扭曲、折疊和牽拉等情況。透析結束后使用碘伏消毒導管口,注入適量的肝素鈉生理鹽水封管,防止血液回流,消毒導管及其周圍皮膚,包扎,固定。④并發癥的護理[2]:頸內靜脈留置導管常會引起感染、血栓形成等并發癥,針對各種并發癥要給予科學護理。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其可分為導管出口感染、血液擴散性感染及隧道感染。對于血液擴散性感染及隧道感染臨床要給予2周抗生素治療,治療無效要選擇拔管,對于導管口感染則加強局部換藥,擦涂百多邦藥膏,嚴格確保敷料無菌,同時口服抗生素治療。為有效預防感染發生,醫務人員及護理人員要遵守無菌操作,導管使用前、使用后均要給予無菌消毒,同時要避免導管口長期暴露,每次更換敷料時要避免刺激傷口,防止傷口刺激引起的全身及局部血液感染。在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期間為預防血栓形成,要向動靜脈管腔中推注生理鹽水,在確定管壁無殘留血液之后,使用肝素生理鹽水正壓封管。在較長的兩次透析間隔時間要封管一次,避免透析間隔時間過長引起血栓。對于有高凝傾向的患者,透析期間要給予拜阿司匹林、華法令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3],對已經發生血栓的患者可給予尿激酶生理鹽水溶解,將尿素酶液保留管腔一天,第二天抽回,溶栓效果良好。血流量不足多是由導管管尖貼壁、尖端移位及導管折彎等引起,患者血壓過低,在透析開始時可引起管尖貼壁,此時應盡量避免透析設定超濾量過多,在透析開始時要將血流量調至目標量;對于導管折彎則要切開皮膚,進行重新定位。
64例患者頸內靜脈長期留置導管,期間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密切監測皮膚切口處變化,正確使用導管,不僅保證了血流量流速穩定,無導管脫落、感染等現象發生,同時延長了頸內靜脈留置導管使用壽命,極大地減輕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臨床恢復。
頸內靜脈留置導管適用于各類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術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易掌握、方便靈活、并發癥少等優點,因此,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成為目前臨時性血液通道的主要模式,臨床應用極為廣泛。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對64例患者行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術,留置導管前后給予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64例患者患者血流量穩定,無導管脫落、感染等不良現象發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結果。
頸內靜脈長期留置導管不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避免了反復穿刺血管,但不容忽視的是,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易引起感染、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等并發癥,臨床正確處理并發癥是關鍵,因此,血液透析整個過程必須嚴格遵守并執行無菌操作,確保穿刺點及其周圍導管無菌,最大程度上確保無菌,避免感染。
[1] 李素貞,趙顯國,張培豪.頸內靜脈長期留置導管臨床研究.醫藥論壇雜志,2008,1(1):47-48.
[2] 曾靜.長期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應用于血液透析的護理.職業與健康,2010,26(2):2555.
[3] 云朝霞,許淑梅,陳靜.血液透析病人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應用及護理體會.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