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胡麗英 岳華
祛風藥酒治療坐骨神經痛32例臨床觀察
王麗麗 胡麗英 岳華
目的觀察祛風藥酒治療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坐骨神經痛患者32例內服祛風藥酒,評價藥物療效。結果32例患者中,痊愈24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75%。結論祛風藥酒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內服藥酒。
坐骨神經痛;祛風藥酒
坐骨神經痛以單側為多, 起病多急驟, 也有緩慢起病的。急性者腰部酸痛, 連及臀部向大腿后側, 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 似針刺、刀割、觸電樣疼痛, 彎腰、咳嗽或大便時均可加重。病久者下肢無力, 肌肉松軟, 伴有小腿和足部麻木感[1],是中老年人較常見的一種頑固性疾病。本院2010~2011年以來利用祛風藥酒內服治療坐骨神經痛,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治療 32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齡28~72歲,病程3個月至10年,使用西藥治療均無效。
1.2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訂: 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內放射性疼痛,呈持續性鈍痛而發作性加劇,其特點是一側腰部、臀部、大退后側、小腿后外側出現放射性疼痛,有酌燒樣或針刺樣感覺。久坐、久站和久行加重, 臥床休息減輕, 咳嗽或大便用力時誘發。 脊柱形態改變有側彎或變直, 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放射痛。 腰部活動受限,腰臀部壓痛明顯,坐骨神經牽拉征陽性,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拇趾背伸或跖屈力減弱, 下肢、足部麻木,坐骨神經支配范圍內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反射和植物神經障礙。常見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 腰椎X線攝片可見腰椎曲度變直,常見腰椎間隙變窄,椎緣增生。腰椎CT掃描可見椎間盤突出[3]。
1.3制備工藝 制川烏40 g,制草烏15 g,川牛膝25 g,木瓜20 g,麻黃20 g,威靈仙25 g,海風藤35 g,紅花20 g,紅糖35 g等,取中藥篩選干凈,粉碎成粗粉,然后加入白酒浸泡7~10 d,用滲漉法滲漉,過濾。另取紅糖加入少量水,使紅糖融化,攪勻,加入前述濾液中,攪拌均勻,分裝,即得。
1.4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每次20 ml,3次/d,飯后溫服,30 d為一療程。
2.1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該病治愈好轉標準。 臨床治愈:癥狀消失,活動自如,能從事工作,隨訪停藥3個月后未復發,可遺有輕微神經體征;好轉:疼痛減輕,體征改善;無效:服藥2個療程以上,癥狀改善不明顯及體征無變化。
2.2治療結果 本組32例患者中痊愈24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75%。觀察中發現患者病程較短,年齡較小者,治療效果相對較好,大部分患者1~2療程治愈(75.00%),未發現明顯的毒副作用。
中醫學認為,本病發生是由于腠理不密, 風寒濕之邪乘虛侵襲, 以至經脈受阻, 正氣為邪所遇而不能盛行, 氣血凝滯, 阻塞經絡導致腰腿疼痛,造成氣血瘀滯引起“不通則痛”。本病多見于老年人,每因年老體弱,外邪易于入侵,又無力祛邪外出,以至風寒濕之邪,流連于筋骨血脈而為痹癥。其病當以寒邪為主,濕邪次之。治療應當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藥酒方中制川烏、制草烏、麻黃可以祛風除濕、溫經通陽、鎮痛,能緩解腰腿疼痛等癥狀;紅花活血散瘀止痛;威靈仙、海風藤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有抗炎鎮痛,消腫的作用,引諸藥下行。紅糖調味并緩和藥性;白酒既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又可助諸藥之力達到筋骨肌肉之間,故能使風、寒、濕、瘀得以祛除,經絡得以通暢,通則不痛,因而療效滿意。
[1] 陶春祥.怎樣辨治坐骨神經痛.中醫雜志,2006,47(8):633.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186.
[3] 王澤顯.經穴電針治療老年根性坐骨神經痛臨床觀察.中國針灸,2009,29(2):126.
050800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二五六臨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