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敏 劉玉茹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也是威脅老年人生命的急重癥。為加深對老年AMI的認識,現對我科36例老年AMI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年齡62~90歲,平均年齡72歲。其中男30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臨床癥狀:胸痛者28例,無明顯胸痛者8例,其中無明顯胸痛者表現為暈厥1例,胸悶氣短3例,腹痛及惡心嘔吐消化系統癥狀起病者4例。梗死部位:下壁16例,前間壁6例,前側壁5例,廣泛前壁5例,心內膜下4例。并發心力衰竭15例,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2例,死亡2例。伴發疾病:合并高血壓18例,高脂血癥9例,糖尿病9例。
本組資料顯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是老年AMI患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老年 AMI有如下特點:①老年人AMI無痛性較多,且癥狀不典型。其原因較復雜,可能與老年人疼痛敏感性降低有關。同時老年AMI發作疼痛部位不典型,可發生在牙齒到上腹部之間的任何部位,且疼痛程度多比年青人輕。②并發癥多。易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老年人往往有多支冠狀動脈病變,缺血程度嚴重,致心臟舒縮功能明顯下降,出現泵衰竭癥狀。有的甚至以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為首發或主要癥狀。由于心臟傳導系統及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易出現各種心律失常,以心房撲動或心房纖顫、室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室內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多見[2]。③死亡率高,預后差。老年人心臟退行性改變,傳導功能差及基礎心臟功能減退等因素可致老年AMI死亡率高,預后差。死亡原因主要為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
綜上所述,老年人AMI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且并發癥多,預后差,應引起重視,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改善預后。
[1]于春玲.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0,8(10):63.
[2]楊云梅.老年臨床醫學.第1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