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王升
外科圍手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有助于減少手術部位感染,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Ⅰ類切口手術一般不需要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但在確有指征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文中規定的要求來使用,一旦在使用中出現不合理,不僅會造成藥源性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還可能影響原發疾病的治療[1]。為了解我院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規范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調查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Ⅰ類切口手術病歷,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Ⅰ類切口手術病歷245例(其中腹股溝疝氣修補術126例,骨科內固定物取出術73例,甲狀腺手術4例,乳腺手術2例,靜脈曲張結扎術23例,腘窩囊腫切除術11例,腮腺手術3例),填寫抗菌藥物醫院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住院號、性別、年齡、住院時間、臨床診斷、用藥名稱、用法用量、用藥時機、用藥天數等。
1.2 方法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等,對我院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進行評價。
2.1 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情況 本次抽查245例Ⅰ類切口手術病歷,有166例使用抗菌藥物,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為67.7%,全部為單聯使用,無聯合用藥情況。
2.2 抗菌藥物的預防時機及用藥時間 在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166例Ⅰ類切口手術病歷中,術前30 min~2 h給藥的有162例(97.6%),有4例術前未給藥,術后追加。用藥時間,在 166例Ⅰ類切口手術病歷中,<24 h的有 93例(56.0%),24~48 h之間的29例(17.5%),>48 h的44例(26.5%)。
2.3 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品種 在166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中,主要有三大類:青霉素類,阿洛西林7例、美洛西林4例(共占 6.6%);頭孢菌素類,一代有頭孢唑啉 84例(占50.6%),二代有頭孢呋辛 42例、頭孢替安 4例(共占27.7%),三代有頭孢曲松1例、頭孢噻肟1例(共占1.2%);其他 β-內酰胺類,頭孢西丁8例、頭孢美唑10例(共占10.9%);林克酰胺類,克林霉素5例(占3.0%)。
3.1 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情況 本院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率為67.7%,使用率較高。《抗菌原則》中規定,清潔手術一般不需要預防用抗菌藥物,僅在少數情況時考慮預防用藥:如手術范圍大、時間長、污染機會增加,手術涉及重要臟器,異物植入手術、高齡或免疫缺陷者等。衛生部38號文規定,Ⅰ類切口手術一般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確需使用時,要嚴格掌握適應證、藥物選擇、用藥起始與持續時間。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要求: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其中腹股溝疝修補術(包括補片修補術)、甲狀腺手乳腺手術等七類手術患者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我院使用率為67.7%,遠遠超過了上級的規定,并且以疝氣修補術為多,存在有明顯擴大范圍使用的情況,認為使用了抗菌藥物就可以避免術后切口的感染,其實對于清潔手術而言,抗菌藥物不是萬能的,它不能替代嚴格的消毒滅菌技術和精細的無菌操作。
3.2 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時機及使用時間 本次抽查Ⅰ類切口手術切口手術病歷,在166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中有162例在術前30 min開始給藥,有4例于術后開始給藥?!犊咕瓌t》與衛生部38號文規定,Ⅰ類切口手術術前0.5~2 h開始首次給藥,使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和手術結束后4 h。因此,手術前>2 h,或手術結束,患者回到病房后開始給于抗菌藥物將不能有效抑制或殺滅已侵入組織的細菌[2]。
《抗菌原則》與衛生部38號文規定,Ⅰ類切口手術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手術時間較短(<2 h)的清潔手術,術前用藥一次即可。2012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要求:Ⅰ類切口手術或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不超過24 h。本抽查中,術前用藥一次的為88例(占53%),<24 h的93例(占56%),>24 h的73例(占44%),預防用藥時間未達到要求,超過了規定,尤其是骨科的Ⅰ類切口手術,手術后連續用藥數次或數天并不能降低手術后感染率[3]。因此,術后長時間用藥并沒有必要。
3.3 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品種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選擇要根據手術種類的常見病原菌、切口類別和患者有無易感因素等綜合考慮[4]?!犊咕瓌t》與衛生部38號文規定,預防術后切口感染,應針對金黃色葡萄糖球菌來選用藥物,選用的抗菌藥物必須是療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價格相對較低的品種,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為頭孢唑啉或頭孢拉定。本次抽查中,選用頭孢唑啉84例(占50.6%),頭孢呋辛及頭孢替安46例(占27.7%)。在藥物的選擇上,一定要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
綜上所述,在抽查中我院存在有不合理用藥現象,如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高、預防用藥時間長,用藥時機不當等問題。
因此,醫院應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有關文件精神的學習,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水平,規范我院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
[1]謝健,王堯,李江,等.215例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5(8):64-65.
[2]陳瑞玲,趙志剛,王孝榮.某院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分析.中國藥房,2008,19(8):573-575.
[3]黃娟,覃金愛,黃曉紅,等.清潔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分析.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1):27.
[4]饒智燕,李慶,鄢瑾,等.基層醫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分析.中國執業藥師,2012,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