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洲 耿巧玲
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小兒肺炎類疾病中所占比例較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病情輕重不一,可有肺外癥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常用抗菌藥物。本文觀察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在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共100例,上述患兒診斷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上述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發熱、肺病干濕啰音、肺部X線顯示大片絮狀陰影,上述患兒均在入院后第一天采集靜脈血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肺炎支原體抗體測定結果超過1∶160為陽性。將上述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為3個月,最大為12歲,其中1歲以下共3例,1~3歲14例,3~6歲21例,>6歲共12例。對照組患兒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為4個月,最大為13歲,其中1歲以下共2例,1~3歲15例,3~6歲22例,>6歲共1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紅霉素治療,劑量為25~30 mg/(kg·d),1次/d,靜脈滴注,連續應用14 d。觀察組患兒給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開始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劑量為10 mg/(kg·d),連續應用4 d,而后停藥3 d,再繼續給予阿奇霉素10 mg/kg,1次/d口服,連續服用3 d,療程為1~2周。兩組在治療期間,觀察患兒的體溫是否恢復正常、咳嗽及肺部體征改善情況、胸部X線片改變情況。
1.3 療效評定 患兒在治療3~5 d內體溫恢復正常水平,咳嗽癥狀減輕,肺部體征明顯減輕,治療2周內患兒胸部X線片檢查顯示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治療7 d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減輕,肺部啰音減少,治療2周內胸部X線片有部分吸收,為有效;患兒治療1周仍發熱,咳嗽癥狀沒有減輕,肺部體征沒有改善,胸部X線檢查顯示沒有改變,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兒所得試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平均為(2.7±1.3)d;對照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平均體溫為(4.2±1.4)d。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33例、14例、3例。對照組治療后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26例、13例、11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0%。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支原體肺炎患病人群可見年長兒,而嬰幼兒的感染率也較高。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患兒可持續發熱,早期患兒可無明顯的陽性體征。對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多根據支原體IgM抗體檢測而定[2,3]。肺炎支原體是沒有細胞膜的病原微生物,對肺炎支原體有效的藥物主要有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氨基糖苷類等。而對于支原體肺炎患兒來說,四環素類可導致患兒牙齒、骨骼方面并發癥,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喹諾酮類藥物可導致患兒軟組織損害,可產生軟骨病。氨基糖苷類藥物可對人體的腎和聽力產生影響,所以兒童多不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兒童沒有上述不良反應,所以兒童支原體肺炎多選用大環內酯類治療。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有較好的組織滲透性,在肺組織中的濃度較高,在炎癥部位其濃度遠高于非炎癥部位。紅霉素是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傳統治療藥物,但容易被胃酸破壞,不良反應較多。阿奇霉素對胃酸穩定,胃腸道反應較輕,患兒容易耐受。
本文中,觀察組給予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對照組給予紅霉素治療,觀察組發熱恢復正常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能夠顯著改善兒童支原體肺炎癥狀和體征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16-527.
[2]馬紅秋.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治療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9):571-573.
[3]袁壯,陸權.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23(8):56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