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郁
小兒短小手術的麻醉,常常使用氯胺酮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此法雖然優于傳統的單純氯胺酮麻醉,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蘇醒延遲、術后躁動等不良反應。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超短效,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起效快、鎮痛強、劑量容易控制、蘇醒迅速等優點,同時又有不引起術后呼吸抑制的優點,因此極為適合小兒外科手術的麻醉。現將我院30例瑞芬太尼-丙泊酚復合麻醉用于小兒短小手術的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30例小兒患者,ASAI~Ⅱ級,年齡3~8歲,行擇期手術,手術種類包括鞘膜積液根治術,疝囊高位結扎術,包皮環切術。
1.2 麻醉方法 手術前1 d測量血壓(BP)、脈搏(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作為術前基礎值所有患兒術前常規禁食6~8 h,禁飲3~4 h,均在入手術室前30 min肌內注射阿托品0.02 mg/kg和地西冸0.2 mg/kg。入室后開放靜脈通道,面罩吸氧(3l/min)。誘導先靜脈靜注射氯胺酮2 mg/kg,維持1組持續輸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2組持續輸注丙泊酚,麻醉轉淺追加氯胺酮(1~2 mg/kg),兩組均不行氣管插管。根據麻醉深淺和手術刺激程度適當調節輸注速度和追加氯胺酮次數。1組手術結束前5 min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2組手術結束15 min內不追加氯胺酮,手術結束前5 min停用丙泊酚。
1.3 監測指標 記錄麻醉誘導前及手術中各時點的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以及術畢患兒蘇醒時間、術中體動情況、有無呼吸抑制。
全部30例麻醉效果均滿意,患兒鎮痛完善,手術進行順利,無不良體動。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構成、手術時間及手術前的MAP、HR比較無顯著性。比較兩組圍麻醉期血流動力學及蘇醒時間變化,兩組患兒手術中的MAP、HR比較存在差異(P<0.05);1組的蘇醒時間(6±1.8)min和2組蘇醒時間(12±2.1)min相比較存在差異(P<0.05);兩組SPO2無明顯差異(P>0.05)。
小兒的短小手術除要求患兒術中平穩,還要求術后迅速蘇醒,無躁動,氯胺酮是具有強鎮痛作用的靜脈全麻藥,但其對內臟鎮痛效果差,患兒唾液分泌增多,術后易躁動,停藥后蘇醒時間長[1]。復合丙泊酚后可減少其用量,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術后躁動、蘇醒延遲[2]。瑞芬太尼為新一代阿片類麻醉性鎮痛藥,其在體內經血漿和組織酯酶分解,作用時間短,起效迅速、消除快、可控性強、體內無蓄積等優點,是全憑靜脈麻醉的理想藥物[3]。而小兒下腹部手術多為短小手術,瑞芬太尼-丙泊酚復合可減少各自的用藥量,可縮短蘇醒時間并減少術后躁動,是適合小兒全憑靜脈麻醉的一種方式,用于小兒短小手術麻醉是安全可靠的。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22-525.
[2]高志紅,張志輝,毛瑞香.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對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誘導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2):149-150.
[3]吳新民,葉鐵虎,岳云,等.國產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評價.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23(4):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