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柏春
患者男,28歲,公司職員,其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者,12年前體檢查出HBsAg、抗-HBe和抗-HBc,陽性,肝功正常,近五年來患者的肝功能反復異常,ALT介于80~250U/L,ASL介于70~300U/L,即 HBV DNA 為 2.5×104~9.3×105拷貝/ml之間,HBsAg、抗-HBe和抗-HBc一直為陽性,曾使用甘草酸二胺,苦參素等藥物治療。2010年1月5日體檢:ALT 156U/L,AST 90U/L,HBV DNA 為 3.92 ×105拷貝/ML 乙肝標志物定量檢測結果為HBsAg 120ng/ml、抗-HBs為0 U/L,HBeAg為0 NCU/ml,抗-HBc為 102 NCU/ml;甲、丙、戊型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B超檢查僅有肝區光點增出,無肝硬化征象。診斷為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建議抗病毒,增強免疫治療患者根據工作需要及經濟條件選用恩替卡韋(博路定)0.5 mg/(d·次),口服聯合胸腺肽 α1(邁普新)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之后分別于一個月及三個月后復查,兩次肝功均正常。2010年2月5日檢查HBV DNA為4.0×103拷貝/ml,HBsAg 為 68 ng/ml,抗-HBs 為 0 U/L,HBeAg 為 0 NUC/ml,抗-HBe 為 68 NUC/ml,抗-HBc 為 93 NCU/ml。2010 年 4月5日檢測HBV DNA<500拷貝/ml,HBsAg為25 ng/ml,抗-HBs為0 U/L,HBeAg 為0 NCU/ml,抗-HBe 為45 NCU/ml,抗-HBc為57.2 NCU/ml,繼續用藥治療,半年后復查肝功正常,HBV DNA <500 拷貝/ml,HBsAg 為0.8 NG/ml,抗-HBs為 3.8 U/L,HBeAg為 0 NCU/ml,抗-HBe 為 18.7 NCU/ml抗-HBc 為48 NCU/ml,一年時復查肝功正常,HBV DNA<500拷貝/ml,HBsAg為0 ng/ml,抗-HBs為68 U/L,HBeAg仍為0 NCU/ml,抗-HBe為24 NCU/ml抗-HBc為46 NCU/ml,已出現 HBsAg/抗-HBs血清學轉換且>10 U/L,停用胸腺肽α1,繼續口服恩替卡韋療程達兩年半,后復查抗HBs達到高水平>960 U/L,囑停藥隨訪。
本例患者的慢乙肝診斷依據充分,符合2010版慢乙肝防治指南的標準,①血清HBeAg陽性,持續時間大于六個月。②學血清HBe陰性,抗-HBe陽性,持續時間大于六個月,已排除正處于HBeAg/抗-HBe轉換狀態。③HBV DNA陽性,定量>1.0×103拷貝/ml,已確定病毒復制。④ALT及AST>2倍正常值,有肝細胞損傷。⑤排除其他肝病,如其他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肝,脂肪肝等。
指南建議選用干擾素或低耐藥的核苷類藥物治療[1]。恩替卡韋能快速高效抑制HBV DNA復制,低耐藥率適于患者長期服用,胸腺肽α1具有較好的免疫調控他們抗病毒作用有一定的互補性[2]。
本例患者經過兩年半的抗病毒治療,不僅實現了肝功持續正常HBV DNA持續陰轉,還獲得了HBsAg轉陰出現高水平抗-HBs。本例屬個案可能與病毒特性及個體免疫狀況有關,其長期效應尚需進一步延長觀察時間和增加病例數量來判斷。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版)傳染病信息,2011,24(1)III~V.L
[2]李旭紅,賴江瓊等恩替卡韋片聯合胸腺肽α1治療HBeAg陽性乙型肝炎療效分析,傳染病信息,2012,25(4):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