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
戊型肝炎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過日常生活接觸傳播,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常常引起大爆發,也可散發[1]。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室共收治戊型肝炎患者35例,現將治療護理經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齡68歲(57~81歲),合并高血壓1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9例。全部35例患者符合2000年病毒肝炎會議修訂的戊型肝炎診斷標準[2]。
1.2 臨床癥狀 35例患者中有發熱癥狀17例,乏力18例,嘔吐15例,皮膚瘙癢14例,有恐懼感17例。合并高血壓11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9例。
1.3 實驗室檢查 35例患者戊型肝炎抗體檢查結果均為陽性。丙肝轉移酶(789.21±657.34UL)、總膽紅素(218.27±147.34)umol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569.39±768.47)、直接膽紅素(139.56±117.89)umolL、膽固醇(3.59±1.33)mmolL、白蛋白(34.28±4.23)gL、膽堿酯酶(5203.34±2309.76)UL。
1.4 治療 全部患者均以對癥及支持治療為主。急性期進行隔離治療,有黃疸及癥狀明顯者臥床休息;恢復期后逐漸增加活動量,給予清淡飲食,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輔以保肝、退黃、降酶等治療。同時重視合并癥的治療,35例患者經積極治療后,肝功基本恢復,發熱、乏力等癥狀消失。
2.1 一般護理 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給與對癥治療和護理。同時注意患者的消化情況和飲食情況,動態監測肝功,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動向。對于有合并癥的患者同時對癥治療,監測好相應的指征。
2.2 心理護理 急性戊型肝炎常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患者心理焦慮,擔心病情惡化。因此,及時解除他們的憂慮,給予心理安慰,對于病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要及時與患者溝通,細心講解疾病的特點及轉歸,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本組5例老年患者因擔心費用問題,心理一直焦慮,護士及時發現這種情況后,給予及時溝通、疏導,患者心理負擔極大的減輕,最大程度上配合了醫生的治療。
2.3 發熱的護理 本組35例患者中發熱21例,體溫在37.9℃ ~38.9℃,因老年人免疫力低,發生感染后,發熱現象不出現或者延遲出現,從而掩蓋病情,耽誤治療,我們護士人員除定時給予患者檢測體溫,還細心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原發病癥狀的變化,判斷發熱是由肝病原因導致還是由于感染的原因,另外我們與醫生及時溝通,一同治療患者的發熱。
2.4 乏力的護理 本組35例患者中,有乏力癥狀的17例,有站立摔倒的風險,我們護士人員根據這種情況,及時派出專門人員進行看護,協助患者洗漱、打飯等,減少其在生活中的體力消耗,增加患者本身的安全感,細致、耐心的護理,使患者無1例發生跌倒現象。
2.5 加強皮膚護理 戊型肝炎常病情重,病情長,癥狀復雜多變,年齡得到不同癥狀也不同[3]。由于患者的肝功下降,膽汁排泄能力下降[4],患者常有皮膚瘙癢癥狀,本組患者就有14例發生瘙癢情況。對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強皮膚的護理,防止因抵抗力低下而導致感染的發生。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認真觀察患者的病情,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
2.6 指導患者進食 患者患病后,消化功能減弱,厭食情況經常出現,對此,我們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協助漱口等。告知患者要清淡飲食,對于進食困難的患者,在保證熱量的前提下,鼓勵飲食之間喝些果汁,促進蛋白質的充分吸收。
戊肝患者起病急,癥狀重,病程長,因此,我們護士人員應在工作中認真觀察患者的病情,對癥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和對疾病的恐懼感,增強其對抗病魔的信心,同時我們要不斷加強對戊肝疾病的知識學習,提高對戊肝疾病的認識。綜上,以上措施,我們護士人員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增進了疾病的康復。
[1]權啟鎮,孫自勤,王要軍主編.新肝臟病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39.
[2]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3]王文琦,楊建萍.74例老年戊型肝炎特點分析.實用肝臟病雜志,2005,8(5):284.
[4]崔霞,李香玉.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