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香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取患者自身乳內動脈或大隱靜脈為橋梁,一端吻合在升主動脈,一段吻合在病變的冠狀動脈遠端。手術后能有效增加冠脈循環血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臟功能的一種手術方法,又稱冠脈旁路移植,是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實施的外科手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能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梗死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大于女性。
本院實施冠狀動脈搭橋手術98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35歲,其中8例并發瓣膜病變需換瓣合并搭橋,體重在50~87 kg。
2.1 手術前一天到病房了解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既往史、血壓、脈搏、精神狀態、運動狀態、實驗室檢查結果。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流程,利用圖片介紹效果更好、更直觀。重點介紹治療效果成功的手術的患者,減少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患者信心積極配合手術,達到手術最佳效果,做好心理疏導,防止因緊張導致血壓波動。
2.2 準備手術用物 器械護士準備雙組電刀、體外器械、搭橋器械、乳內開胸器、打孔器、銀夾、冠脈刀、胸骨鋸、吸引器、除顫儀、罌粟堿、肝素、滑線。常用藥物準備:多巴胺、副腎、異丙腎、阿托品、速尿、地塞米松、魚精蛋白、利多卡因等。
3.1 手術間溫度調節 保持手術間溫度適中,手術前調節好室溫在22℃ ~24℃,濕度在50% ~60%,注意患者保暖。
3.2 建立靜脈輸液通路,手術前30 min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協助麻醉醫生麻醉誘導、橈動脈穿刺、頸內靜脈穿刺并留置導尿、肛溫檢測、粘貼電刀負極板,妥善固定各管路、導線。
3.3 體位 患者平臥位,胸背部置胸墊,上肢收在身體兩側并用中單固定,雙下肢繃帶懸吊進行皮膚消毒,范圍:上至下頜,下至雙足。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所用物品并記錄。術中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儀器使用情況。
3.4 手術配合 配制取血管用水:取大隱靜脈用水(250 ml生理鹽水+70 mg罌粟堿20 mg肝素),取乳內動脈用水(100 ml生理鹽水+100 mg罌粟堿)手術鋪巾順序:治療巾一塊蓋會陰-骨科單長邊對折從頭端至足端鋪在身體右側、左側-骨科單兩條橫鋪在雙腿下面-治療巾兩塊包裹雙腳-中單一條對折鋪在頭端麻醉架上-中單兩條對折鋪在胸部切口兩側-兩塊治療巾鋪在胸部中單上-一塊治療巾鋪在胸部切口下緣-兩塊紗布擦干切口-兩人協助粘貼護皮膜-骨科單兩條鋪在麻醉架上、胸部切口下緣-洞巾上端展開鋪在麻醉架上、下端折疊-中單覆蓋一側下肢。
常規開胸,經胸部正中切口,劈開胸骨,骨蠟止血,遞小開胸器打開心包。遞搭橋開胸器游離乳內動脈,電凝功率25w,遞銀夾閉合側支血管-直角鉗夾乳內動脈遠端,鉗線結扎,近端用哈巴狗鉗夾,血管噴灑罌粟堿水。打開心包,暴露心臟,圓針7號線懸吊心包,檢查及修剪乳內動脈、大隱靜脈。遞大開胸器,探查心臟冠狀動脈,縫主動脈荷包兩針,小皮管兩個、灌注荷包一針,小皮管一個、遞尖刀,主動脈插管.縫右房荷包、插腔房管,灌注停跳后遞冰水,遞牽引線、冰紗墊。吻合遠端 遞冠脈鑷、圓刀-冠脈刀-向前剪-向后剪-探條-7/0滑線-皮管蚊式鉗,縫合期間用生理鹽水沖洗視野,確保手術視野清晰,縫合結束后用殘頭線將血管固定在心臟表面。同法吻合吻合乳內動脈。開放主動脈阻斷鉗-復跳-除顫 吻合近端 側壁鉗-尖刀-打孔器-6/0滑線、皮管蚊式鉗吻合后松開哈巴狗鉗檢查有無出血,用6/0針或1 ml注射器針頭作血管橋排氣。平穩后拔管,清點物品,消毒劍突處皮膚,放置心包、縱膈、或胸腔引流管,圓針7號線縫心包。
再次清點物品無誤,鋼絲固定胸骨,收回鋼絲殘頭,2/0滑線縫合肌層、皮下組織,皮針4/0可吸收線連續縫合皮膚,消毒后敷貼蓋切口,連接負壓胸瓶,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巡回護士共同護送患者回ccu。
搭橋手術要求洗手護士操作熟練,傳遞器械準確,物品準備充分,保存手術用縫針,保護好血管橋。手術所需紗布、縫針較多,嚴格做好關心包前、關胸腔前后、縫合皮膚后清點無誤。取大隱靜脈器械和心臟手術器械做到不混放、不混用。取靜脈后需要更換手術衣、手套后方可參加心臟手術操作。巡回護士做好手術間人員管理,及時供應無菌物品。手術室護士要求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急救技術,密切配合搶救,注射抗生素、魚精蛋白時應稀釋緩慢,并時刻關注血壓變化。心臟搭橋手術成功不僅需要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的共同努力,還需要手術后嚴密的心電監護,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并補足血容量確保血管橋的通暢,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2]。
[1]侯曉華,鞏妮,郭波霞.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現代護理,第8卷.九月.中旬刊.
[2]羅瑞華.冠狀動脈搭橋術180例術后護理體會.中外健康文摘,2011,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