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探討
張志勇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診治方法和療效。方法收集并回顧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纖維胃鏡檢查,患者出血的原因有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重癥胃粘膜疾病、消化道潰瘍以及消化道腫瘤等,患者人數及所占比例分別為29人(48.33%)、18人(30.00%)、6人(10.00%)、4人(6.67%)、3人(5.00%)。所有患者均行止血治療,其中55人治療有效,止血有效率為91.67%,其余5人中,2例死亡,剩余3例行再次止血成功。結論導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有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靜脈破裂、重癥胃粘膜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等,臨床診治應以纖維胃鏡為主要手段,及時判定出血程度以及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等,行針對性止血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嚴密監測。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診治
肝硬化具有發病率高且易引起多種嚴重并發癥的特點,在我國常見有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腹膜炎、肝腎綜合征以及肝功能衰竭等,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多見且程度較為嚴重??砂l生由于短期內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引發急性肝性腦病而導致患者死亡?,F收集并回顧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29~46歲,平均年齡為(31.3±7.8)歲;患者均以大量嘔血或大便顏色暗紅作為首發癥狀就診。依據每日出血量的多少,分為輕度出血(每日出血量低于600 ml)、中度出血(每日出血量在600~1000 ml之間)和重度出血(每日出血量>1000 ml),分別有26例、32例和2例。有29例患者伴隨有惡心嘔吐、上腹部絞痛等臨床癥狀,21例伴隨有反酸、心悸等癥狀,9例表現為黃疸癥狀,1例伴隨有明顯腹水。患者收治時30例意識情況清醒,14例表現為嗜睡,9例意識狀況模糊,5例昏睡,2例患者陷入昏迷。
1.2確診依據
1.2.1肝硬化的診斷依據 取肝組織鏡下活檢,鏡下可見形成假小葉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颊哂虚L期飲酒史或曾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危險因素,伴隨有與門脈高壓或肝功能不全相應的臨床表現,經CT或B超等影像學輔助檢查可見肝臟組織呈彌漫性病變,胃鏡下可見曲張的胃底靜脈[1]。
1.2.2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依據 血常規檢驗結果呈急慢性失血表現,大便隱血試驗結果呈陽性,就診時患者有便血或嘔血的臨床表現。
1.3出血原因 胃鏡下胃部有彌漫性或斑點狀出血,由于門脈高壓所致胃部疾病者為29人(48.33%),有出血或紅色征象的食管靜脈曲張患者18人(30.00%),患有重癥胃粘膜疾病、消化道潰瘍以及消化道腫瘤的患者分別為6人(10.00%)、4人(6.67%)和3人(5.00%)。
1.4止血治療措施 要求患者絕對臥床,定時檢測患者呼吸、心率、脈搏、體溫、尿量、血壓等重要生命體征,暫時禁食禁水,可建立靜脈通路,便于及時用藥、補液和營養支持,及時清理口腔及呼吸道異物,保證呼吸道暢通。及時復查血生化和血常規,特別應注意紅細胞計數和血尿素氮等指標。囑患者每日口服凝血酶2~3次,400U/次,或使用去甲腎上腺素,3~4次/d,以達到止血并收縮血管的目的。也可使用生長抑素經靜脈滴注,初始用量為每分0.5 μg,出血明顯減少后可降低藥量為每次0.1 μg,3次/d使用,持續治療3~4 d[2]。對于治療過程中出現休克的患者,應及時擴充血容量或給予血管活性藥物。若輸血治療有困難可用代血漿等代替。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攝入,防止水電解質平衡出現紊亂,預防早期感染的發生。
1.5效果評價標準 若患者糞便隱血實驗結果轉陰,大便顏色由黑轉黃或胃鏡檢查無出血,抽取胃內容物清亮,治療成功后7 d內無再發性出血即可認為止血成功。
靜脈滴注生長抑素可有效治療因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明顯縮短治療周期,降低由于輸血治療引起并發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組患者均行止血治療,其中55人治療有效,止血有效率為91.67%,其余5人中,2例死亡,剩余3例行再次止血成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癥,由于短期內失血量大,可達1000 ml以上,易引發失血性休克或肝性腦病等并發癥,也是肝硬化導致直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組研究表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包括有肝硬化門脈高壓所致的胃出血、食管靜脈破裂、重癥胃粘膜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等。由門脈高壓所致胃病引起出血的比例較高,分析原因可能如下:首先,門脈高壓導致胃部血液瘀積,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出現胃粘膜水腫;其次為代償循環血量不足建立動靜脈通路可導致胃部組織血液供應不足,顯著降低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再次,由于血液循環不暢,胃部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清除,引起局部堆積,最終發展為黏膜糜爛并出血,甚至引發毒血癥[3]。臨床診治應以纖維胃鏡為主要手段,及時判定出血程度以及出血的部位和原因等,行針對性止血措施并對患者進行嚴密監測。
[1] 崔彥勇.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3例治療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2):1722-1723.
[2] 羅風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1,17(2):51.
[3] 劉學進,賈新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2例原因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5):6172.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