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
1.1 化學因素 護士需要在較為封閉的環境內工作,空氣缺乏流動性,加之護士需要經常接觸紫外線、清潔劑、消毒劑等化學制劑,且化學制劑的揮發性較強,進而會對人的神經系統、呼吸道、黏膜和皮膚等造成一定的損害,輕者會導致變態反應、哮喘、鼻炎或皮炎等,重者甚至會導致癌癥、中毒或胎兒流產。
1.2 物理因素 隨著X線技術的不斷推廣,急診科護士受到的X線照射損傷也逐漸加大,多次少量接觸X線,會對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包括造血功能紊亂、月經失調和神經功能障礙等。搶救室內的物理危害因素較多,主要涉及家屬吵鬧、患者呻吟、120救護車鈴聲、各種治療車的移動、電動吸引器、洗胃機、呼吸機、床邊X線機等的噪聲。
1.3 生物因素 急診科護士常會遇到上消道大出血和有機磷農藥中毒等疾病的急診患者,因此,通常需要接觸多種微生物、體液、分泌物及血液嘔吐物等物質,一旦護士自身防護意識較差,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則極易導致生物損傷。
1.4 心理因素 急診科護士接診的通常是危重患者,因而常會受到死亡、意外傷害等各項危險的刺激,因而心理負擔較大,工作強度較大,各種不良情緒常會對其生活態度和精神狀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使其長時間處于緊張和憂傷的情緒之中,進而發生生物鐘紊亂、心理壓力增加等現象。
2.1 化學損傷防護 規范管理和使用消毒劑,防止過量使用消毒劑,以及消毒劑泄露等問題給急診科護士造成健康損害。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自我防護意識,一旦發生意外情況,需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在實施護理操作時,做好防護措施。
2.2 物理損傷防護 在進行急救操作時,要盡可能遠離X線照射。使用紫外線照射時,護士要離開,在對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檢查時,不應直接接觸紫外線光源,并做好眼部防護措施。消毒后立即開窗換氣,減輕或避免噪音污染,盡可能使用功能好、噪音小的設備儀器,控制好監護儀音量,將潤滑油涂抹在輪椅、轉運床、推車等活動設備上,降低摩擦音量。在對用過的縫合針或注射器等物品進行處理時,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發生銳器損傷,一旦發生銳器損傷,需及時將少量血液擠出,并在傷口處涂抹0.5%的碘伏,進行傷包扎口,及時進行抗體檢測[1]。
2.3 生物損傷防護 首先,加強隔離消毒措施,對于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在進行急診救治時,要做好隔離消毒措施,保證護理人員安全。其次,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安排,對于存在潛在傳染風險的患者,要對護士的工作進行嚴格安排,防止免疫力低下、有皮膚病、手部外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護士參與護理。最后,實施主動免疫措施,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嚴格的隔離操作,避免出現意外,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職業危害[2]。
2.4 心理損傷防護 加強急診科護士的自我調節,提高其團隊協作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注重護士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供,緩解其心理壓力。提高護士的問題解決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夠從容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對于血液凈化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各種機器報警或事故,能夠準確有效處置,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樹立積極的心態,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保持心胸開闊,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堅持戶外鍛煉,保證有氧運動,提高自身的機體抵抗能力[3]。
綜上所述,職業損傷會給急診科護士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需要整個醫院全員參與、加強重視,建立和實施防護措施以及監測系統,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職業防護意識,有效控制職業危害因素的影響,逐漸降低職業危害的發生率,避免發生重特大職業危害事故。
[1]尚杰華.急診科護士的職業危害與防護措施.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6):95-96.
[2]郁海琴.急診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護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5):70-71.
[3]張望真.急診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全科護理,2008,6(25):23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