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麗 張丹
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適護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根據這一模式,我們將舒適護理融入整個護理過程中!針對婦產科患者在心理、臥位、排便、鎮痛等方面的不舒適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舒適程度。開展舒適護理,護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及技術技巧,在開展健康教育的同時,更科學、更專業的利用各種專業手段為患者解除痛苦,讓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感受到舒適,提高患者滿意度。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營造關心患者、愛護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圍,為患者提供體貼入微、技術嫻熟的人性化服務,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由于婦科患者全部是女性,住院患者的治療大部分采用手術治療,加之對疾病及手術認識的偏見,不僅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還要承擔來自家庭社會、心理的多重壓力,致使患者心理特別敏感、脆弱,出現心理障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患者圍術期實施人性化服務,強化基礎護理,體現人文關懷,不僅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焦慮、恐懼心理,而且有利于患者安全、舒適度過手術期,減少并發癥,早日康復。優質護理服務要樹立人文關懷的護理健康觀念,健康教育工作是以健康為主導,依靠多科學與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一種教育,是一項集思維、判斷、決策于一體的護理。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充分激發護士的主觀能動性。用通俗的語言主動講解疾病知識,清楚交代注意事項,有問必答,細心解答,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使每位護理人員認識到健康教育的內涵,通過護患雙方的共同努力,使患者得到合理的健康服務,形成持久的健康行為。
中醫的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態度、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患者的情緒,解除其顧慮和煩惱,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減輕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軀體癥狀,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情志護理的方法有:語言開導、移情易、析疑解惑和情志相勝等。
20世紀90年代伴隨循證醫學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其核心是使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發展。循證護理已經成為護理專業發展的必要成分及衛生保健系統和21世紀護理實踐的標準。循證護理與中醫護理有相通之處,循證護理起源于西醫的發展,重視實證與量化、標準化與客觀化、微觀化;中醫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偏重于主觀判斷、模糊化、宏觀化、整體化,二者的指導思想不同而各有長處。把循證護理的思想觀念注入中醫護理中可彌補中醫護理的不足,加快中醫護理下作走向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它包括了3個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適宜的護理研究依據。②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③患者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和愿望。這3個要素缺一不可,循證要求人們在醫學實踐中不能單憑臨床經驗、直覺、慣例及未經驗證的理論,而應遵循科學原則和依據辦事。
上述幾種護理模式分別從各種不同角度闡述了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彼此根本出發點是相通的,臨床上互相融合,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