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芝梅
衛生部頒發《關于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的指導意見》以來,院務公開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群眾對醫院的滿意度、醫院職工對醫院的滿意度逐年上升,但與醫院的發展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院務公開的范圍偏窄。部分醫院只是公開部分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涉及患者利益、職工利益的規范性文件未能及時予以公開。
1.2 依申請公開制度尚有不完善之處。醫院以往的信息公開方式常常是通過通報、會議、公示欄等形式予以公開,而幾乎不實行依申請公開信息。雖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了依申請公開信息這一方式,但是,由于在申請的目的、申請人身份限制、申請及受理程序等方面的規定還不夠明確、不夠合理,使得公民或組織申請醫院信息公開時,常常遭遇“玻璃門”。
1.3 對醫院信息的公開與利用,還缺乏有效群眾的參與、互動、引導和更新。目前,院務公開只是醫院的相關職能科室在進行工作,如院辦公室、工會等,少有公眾的廣泛參與,這既影響了院務公開的實際效果,也使得這樣的院務公開難以持續,因為院務公開之后,群眾往往很難真正“讀懂”,需要有相關科室人員以適當“解讀”,加以“引導”才能明白,同時信息更新不及時。
1.4 院務公開的制度還不健全。各家醫院有關規定不統一,使得不同醫院的做法各異,有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5 院務公開的形式單一,大多數信息還是以書面形式張貼公布,沒有充分利用網絡速遞的方便快捷,擴大信息公布的覆蓋范圍,提高獲取信息的及時性。
1.6 醫院對院務公開的投入不足,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醫院,對于院務公開工作幾乎沒有投入。
1.7 對院務公開工作的監督不到位。
2.1 領導要重視,充分提高認識,認真執行衛生部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各職能科室負責人的任務和職責,增加院務公開設備的投入,進一步擴大院務公開的公眾參與度,切實提高醫院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發揮醫院信息對患者服務作用。
2.2 結合醫院的實際,研究制定適用于醫院院務公開的相關規定,以適應公共信息公開的需要。要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原則、方式、程序、監督等。
2.3 加大監督力度,衛生行政部門應制訂醫院院務公開的標準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紀委要負責監督醫院向患者公開的內容,醫院工會要監督醫院向醫院職工公開的內容。監督工作要建立長效機制,監督的結果要定期總結通報,對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
2.4 院務公開的形式要多樣化,除傳統的公示欄、宣傳板塊、會議、通報等外,還要充分利益媒體、網絡、監督員座談會、醫患護患溝通等形式,在內容上要講究實效,通俗易懂。
3.1 本院從2003年開始推行院務公開,特別2007年衛生部頒布《關于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的指導意見》以來,醫院領導對院務公開工作高度重視。在實施院務公開過程中醫院領導帶頭聽取職工意見、分析情況、解決問題,院長充分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并將院務公開工作放到醫院整體工作中予以考慮研究,認真組織落實。醫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院務公開領導小組,制定了《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院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等9項制度和規定,確保院務公開工作的全面落實。
3.2 醫院建立了院務公開欄、醫院網站、院報、電子觸摸屏、電子顯示屏等,及時公布有關信息。通過召開院辦公會、院周會、職代會、全院職工大會等形式,通報醫院黨委決策;對外,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介紹醫院的服務項目、特色專科、各項便民服務措施;聘請院外監督員,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有關情況;定期召開病員座談會,虛心聽取患者意見;住院患者收費情況實行一日清單,進一步提高了患者對醫院的信譽度和滿意度。
3.3 公開的內容全面,重點突出,一是對事關單位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問題進行公開。主要包括單位的重大決策,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經濟指標;人才引進、人員招聘計劃和方案等。二是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問題進行公開。三是對患者看病就醫事項公開。
3.4 加強監督檢查,由院紀委牽頭,對院務公開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定期通報,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通過幾年推行院務公開工作,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職工對醫院的滿意度逐年上升,業務收入比2007年翻了兩番,2010年還被中華醫學會評為“人民最滿意醫院”。2012年被江蘇省衛生廳評為“群眾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