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燕潔 王麗
社區健康教育是社區通過計劃,有組織的、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鼓勵人們自愿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的壞行為相關因素,以消除或減少風險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從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慢病發生、發展的任何階段一種生活方式干預的實現,都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干預越早效果越好。現對慢病高危人群實施社區健康教育,進行一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的綜合評價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地某社區人員540名,經過健康體檢和問卷調查符合慢病高危人群標準者230名。納入標準為自愿參加、能接受為期1年的生活方式干預的,最終確定200名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名,女1125名,年齡24~645歲,平均(34±6)歲。
1.2 干預方法 根據高危人群的行為風險因素和生物慢病風險因素暴露水平評估的結果,施行社區群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相結合的方式,結合門診隨訪,有針對性的對個人飲食和鍛煉進行干預、監控,改變個人風險因素,并及時調整干預計劃。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鍛煉、戒煙限制酒、心情愉悅。干預的目標:BMI達到或接近24 kg/m2,至少減少每日總熱量400~500千卡,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占30%的總脂肪酸攝入量低于,體力活動增加到250~300 min/周。干預工作從2011年2月開始,持續12個月,至2012年3月底結束。干預后,又為同一問卷和健康體檢,比較干預前后的人類行為風險因素暴露水平,身體檢查指標、生化指標的變化。社區健康促進包括;在單位食堂地方通過多種方式對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傳,如折疊、手冊和重量平衡的檢測,測高度的刻度尺,BMI計自助工具;醫療人員發放控制油的小油壺;控制鹽的小勺。可以在單位電梯和樓梯設置“計算出你今天走幾步,我鍛煉我的健康”等提示。同時,每天晚上和周末固定組織體育活動,并組織區域衛生系統開展羽毛球、籃球比賽。在吸煙者提供個人目標指導戒提倡少飲酒的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社區人員要進行心理健康講座,進行心理干預,每月6家醫院舉行心理健康講座,為個人提供心理咨詢。每2個月門診隨訪1次,共有6次,后續隨訪內容包括飲食信息采集、身體活動水平評價和煙酒攝入量的增加或減少的情況[1]。
204名慢病高危人群通過1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生活方式的發生了變化,他們用餐習慣開始有規律,比較很強,睡眠質量較以往要好且時間有所延長,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蔬菜攝入量和飲水量大于主食攝入量,通過各項體檢,各項指標均趨于正常。
結果表明,研究對象的干預后,深化的認識合理營養知識、整體飲食結構得到改善,參加體育鍛煉,增強熱情,能創造良好的氛圍來全民健身。總之,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降低整體慢病高危行為風險因素和醫療、生化風險暴露水平,是減少和控制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徑。應該指出,健康行為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不斷加強,一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鞏固現有的成就,需要有關部門建立長期機制的干預手段,減緩疾病的高危人群逐漸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慢病危險因素水平,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
[1] 楊振林.社區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干預中的成效觀察.基層醫學論壇,2012,29(2):3925-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