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青
腎臟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多見,隨著臨床病例的積累,發現很多腎臟疾病患者伴隨有聽力障礙,目前很多研究者認為,內耳功能受損與腎臟功能受損有著相似的機理,當全身代謝因腎功能異常而紊亂時就會導致內耳功能受損,因而出現聽力障礙。當腎功能好轉時聽力障礙程度也會減輕。筆者對腎臟疾病與聽力障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現匯報如下。
慢性腎衰竭是多種腎臟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腎功能及腎臟結構均出現異常,機體內代謝產物伴隨著腎功能的不斷下降而積聚,腎小球率過濾下降,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除體外,這些代謝廢物水平的升高加大了對內耳的毒性作用。同時,在腎功能衰竭時常常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耳蝸內Mg+-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受到影響,導致聽神經纖維退變、代謝障礙、離子異常轉運,出現脫髓鞘改變。另外,體內有害物質的積累會損害耳蝸微小毛細血管,耳蝸、聽覺神經及腦干聽覺通路均會受到嚴重影響。王永華等[1]研究了慢性腎衰竭與聽力障礙的相關性,對實驗組雄性大鼠進行腺嘌呤灌胃,制造大鼠的慢性腎衰竭模型,動物聽力功能利用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進行評價。結果,隨著大鼠腎功能的損害,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潛伏期及閾值分別逐漸延長及增高;耳蝸組織免疫組化顯示隨著腎功能的損害,NOSⅡ在螺旋神經節細胞、耳蝸血管紋、內外毛細胞等部位的表達逐漸增強,表達最強的部位為耳蝸血管紋,而空白對照組大鼠NOSⅡ在上訴部位僅出現程度不同的弱陽性表達。因此得出結論: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以引起大鼠聽力障礙,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相關因素。耳蝸NOS在腎衰竭后活性增加,生成大量一氧化氮,損害內外毛細胞、螺旋神經節細胞、耳蝸血管紋,可能是慢性腎功能衰竭引起聽力障礙的機制。
為了研究腎臟疾病與聽力障礙的相關性,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的臨床研究,在解剖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李正良[2]曾經對114例腎衰患者進行了聽力測試,結果75%的慢性腎衰患者及61.9%的急性腎衰竭患者均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同時,他還研究了血液透析對患者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18例(36耳)患者透析前的聽閾平均為(34.06±10.24)dB,1次血液透析后,患者聽閾平均為(26.73±11.14)dB,出現顯著改善。黃雯等對78例(156耳)腎臟疾病患者的聽功能進行了檢測,結果本組患者中37.18%出現了聽力障礙,主要是感音神經性聾;腎功能不全的觀察組患者40 hz聽覺相關電位及聽覺腦干誘發電位與腎功能正常的對照組比較出現明顯異常;觀察組患者聽覺腦干誘發電位的異常程度與血紅蛋白濃度呈負相關,與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關,同時與離子及血脂代謝紊亂也呈現出了一定的相關性;40 hz聽覺相關電位異常程度與電解質及血脂代謝紊亂有關,與血紅蛋白濃度呈負相關。肖娟等[3]認為,腎臟疾病患者出現聽力障礙與耳腎毒性藥物的應用有關,當患者腎小球率過濾下降時,不能將藥物排出體外,蓄積的藥物損傷內耳功能,氨基苷類抗生素即為一種兼有腎毒性及耳毒性的藥物。塞艷玲等發現,并不是所有應用氨基苷類抗菌藥物的病患均會出現耳毒性癥狀,聽力障礙的發生與臨床應用的常規劑量相關性不明顯,考慮遺傳因素中的耳毒易感性與之相關。
總之,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均能夠證實腎臟疾病與聽力障礙密切相關,此種聽力障礙均為高頻聽力障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尚未確切闡明腎臟疾病導致聽力障礙的具體機制。隨著目前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很多新技術(基因芯片及基因克隆等)的不斷應用,人們將會更加深入的研究腎臟病與耳聾的相關性。臨床上,當患者出現伴有家族史的聽力障礙時應該篩查是否患有腎臟疾病。
[1]王永華,劉旺,劉金洪.慢性腎衰竭對聽力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2):185-187.
[2]李正良.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聽力調查.中華腎臟病雜志,2000,16(3):354.
[3]肖娟,羅志強腎.臟疾病與耳聾相關性.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31(6):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