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紅
感動來自心的服務,感動式服務是建立在“滿意服務”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更高服務層次,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方法和程序,是常規醫療服務的升華,它使患者在整個醫療和護理過程中達到感動和驚喜的境界,是人性化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結合,感動式服務是讓服務更精彩,患者更滿意。我院自開展感動式服務活動以來,把感動式服務理念融入進護理工作,把真誠送給每一位患者,讓患者切實感受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變化,我院針對輸液室環境、護士行為規范、禮貌用語、儀容儀表、醫患溝通、崗位職責、勞動紀律等各個環節進行改進,提高了患者的信任滿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開展感動式服務以來,輸液室內更換了新的舒適靠背座椅,座椅上帶有足蹬和抽屜,補充了數量充足的床位,由普通病房和適合老人及肥胖的低床位,有兒科輸液室和特殊患者輸液室,并配備了冷暖空調和彩色電視機,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和喜好特點,適度安排,輸液室配備有專職清潔工,每天上下午隨時清掃衛生,并用濕拖布清潔地面,用濕布擦拭桌面,開窗通風,減少空氣中的細菌。
2.1 佩戴胸卡服務,頭發整潔不過肩,不濃妝艷抹,不留長甲及染指甲,不戴戒指和手鐲、手鏈,戴燕尾帽,穿護士服。
2.2 護士做到微笑服務,必須使用“請”“您好”“請慢走”“請拿好”“謝謝”“請稍等”。
“讓您久等了”“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動作輕柔,符合禮儀服務規范,做到關切服務。
開展三基培訓,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不定時抽查操作,進行技術比武等提高技術水平。
每天安排有接藥護士,有配藥護士,有注射護士,巡視護士,每位護士在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工作期間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如閑聊、吃零食、玩游戲、擺弄手機、看電視等)。
接藥護士要認真查對患者的姓名和藥物,配藥護士做好三查七對,不允許邊配藥邊說話,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出現差錯,配完藥要簽上配藥者的姓名,注射護士再次三查七對,注射完簽上注射者的姓名、滴數,嚴格執行雙簽名,明確責任。
6.1 護士主動與患者打招呼,解釋輸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使用安慰性語言,消除其緊張心理。
6.2 治療車上配有快速消毒液,操作前后均應進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3 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血管的粗細、彈性選擇合適的穿刺針頭,慎重選擇血管,一般應從遠心端開始并經常更換穿刺部位以保護血管,避免同一部位長期受刺激致血管內膜損傷及內膜炎癥。
6.4 征得患者同意后再行穿刺,穿刺時與患者聊天以分散注意力,并采用快速進針法,使患者不知不覺中穿刺已成功。
6.5 盡量做到一針見血,如不成功,對患者要說對不起,征得患者同意后再穿第二針或換人操作。
6.6 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藥物的性質調節滴速。
輸液護士要在各個病房對輸液患者連續不斷巡視,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疼痛、針頭有無移位或滑脫,輸液管路有無扭曲受壓,墨菲氏滴管內液面是否過高過低,滴速是否有變,及時更換液體,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讓患者無時無刻感覺到護士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呵護,輸液完畢拔針后囑其局部按壓3 min,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對不能自理的患者協助其按壓,告知患者怎樣保護血管,對血管彈性差的囑其回家做熱敷。
自開展感動是服務以來,護士的服務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把護理工作做到了細微之處,從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細節入手,對每位患者送上一杯熱水,幫助行動不便的患者喂藥,買飯,尤其是年老體弱的患者給與更多的關心,噓寒問暖,與其多溝通,消除顧慮,攙扶入廁。輸液的時間由患者自己定,隨時來輸液都可以,24 h提供服務,并滿足患者挑選自己信任的護士服務,通過技術比武,苦練穿刺技術,輸液室的每位護士的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患者的投訴明顯減少了,寫感謝信的多了。
平能化醫療集團月考核到輸液室調查問卷,患者的滿意度都在96%以上,沒有再出現一起護患糾紛和護理差錯,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為了適應醫療服務的要求,營造高層次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我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倡導“三前”即走在患者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開口之前,“四心”即接待患者要熱心,護理患者要用心,向患者解釋要用心,接受患者意見要虛心,“多說五句話”即入院多介紹一句,操作時多解釋一句,為安全多提醒一句,為健康多囑咐一句,出院時多祝福一句[1,2]。門診輸液室患者來源復雜,病重各不相同,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愛好特點,把感動式服務落實到靜脈輸液的各個環節增進了醫患關系,在患者需要時雪中送炭,他們為之感動,才信任我們,真正體現我院的宗旨“進院似親人,出院是朋友”。
[1]劉善娟,郝建花.人性護理在輸液室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2(13):84.
[2]宋秀菊.秭歸縣人民醫院感動是服務暖人心.三峽晚報,200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