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 鐘海靚
心外科ICU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崔英 鐘海靚
目的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促進術后康復。方法針對我科2010年至2012年完成的302例心臟外科ICU患者由于環境改變、病情反復變化、手術創傷、經濟負擔加重,導致不同程度存在焦慮恐懼、孤單抑郁、悲觀絕望等不良的心理反應,采取加強術前宣教,改善ICU環境,應用語言卡和手語,以及給予情感安慰5項護理對策,解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應。結果302例心臟手術患者入住ICU期間,除3例因其他并發癥死亡外,不良的心理反應都得到減輕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結論護理人員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特點,給予心理支持和疏導,對術后的康復極其重要。
心外科;心內直視手術;ICU 心理護理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開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的價值觀、法制觀念、以及意識、信念和行為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醫務人員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只從生理角度或只憑職業的良知看病,而不顧社會環境及患者心理等所發生的改變,所以我們要熟知社會和個體心理對治療和康復的影響。術后康復的快慢、過程的長短、平順、波折或逆轉惡化,都伴有相應的心理行為[1]。因此,不僅要給予良好的治療護理,還要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我科2010~2012年共進行心臟手術302例,現將該組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及護理對策總結如下。
2010~2012年我科進行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302例,年齡8個月至83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69例,風濕性心臟病80例,主動脈瘤47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96例,心臟粘液瘤10例。全部病例術后進入ICU2~3 d,輔助呼吸4~24 h,除3例因其他并發癥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2.1焦慮恐懼 由于對特殊環境的不適應,各種維持生命裝置的實施。很容易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加之對四肢的保護性約束的實施等,從而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
2.2孤單抑郁 ICU限制家人的陪伴及親友的探視,患者就會感到孤單無助。由于插管不能言語,不能很好表達心理感受和自己的需要,加之軀體的疾患,而出現嚴重的抑郁感。
2.3自尊心喪失 為便于搶救、檢查、醫療護理操作,以及在床上大小便時,患者的身體會完全暴露,患者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
2.4悲觀絕望 心臟手術后病情反復發生變化,擔心疾病的預后,目睹同室病友的死亡等,患者會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
3.1術前宣教 我們應該主動介紹監護室的各種監護儀器,及疾病相關的知識,術后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帶呼吸機輔助呼吸期間患者與醫務人員的溝通方法等,以減少術后對ICU的恐懼心理。
3.2改善環境 保持ICU環境安靜、舒適、整潔。安靜的環境適合患者的休養,因而醫護人員要輕言輕語,監護儀的聲音盡可能調小。ICU室內應光線柔和,病友搶救或排便時盡量屏風遮擋,以解除其顧慮和恐懼的心理。及時更換污染的衣物,被服
3.3應用語言卡和手語 對使用呼吸機不能進行言語交流的患者,可以通過患者的手勢、口形來判斷所表達的意圖,讓患者采用點頭、搖頭、手語或語言卡進行交流。病情允許者可在護士的看護下用寫字板寫字進行交流。
3.4情感安慰 由于患者在ICU無家屬陪護,我們要時時刻刻守在他們身邊,態度和藹可親,給予安慰,處置時盡量不要離開患者的視線。耐心聽取患者的需求,盡量幫助解決。
3.5緩解疼痛 有效疼痛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術后3 d內我們給患者應用止痛泵,3 d后可口服雙氯芬酸鉀,可明顯緩解疼痛癥狀。
通過得當、有效的心理護理,患者異常心理反應都得到減輕或解除,對心外科ICU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對術后的康復極其重要。
[1] 郭加強,吳清玉主編. 心臟外科護理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7.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