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觀察及護理
李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非常普遍、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又未引起足夠重視的慢性呼吸道炎癥性疾病,表現為呼吸困難和活動能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已居我國疾病負擔的首位。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認真的觀察及細心的護理,為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我院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觀察及護理過程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為觀察對象,其中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齡62.8歲,病史9~25年,所選患者全部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
1.2方法 對所選觀察對象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入院后所有病例均完善檢查,合理治療,護理流程合理,護理措施到位。結合病史及體征,對每位患者詳細評估,總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觀察要點及護理措施,完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3結果 在本次所選病例中,對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進行嚴密的病情觀察,給予了相對應的護理措施,患者預后良好。
2.1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長期患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社會活動減少,經濟收入降低等,極易形成焦慮和壓抑的心理狀態,失去自信,躲避生活。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情況,耐心聽取其傾訴,關心體貼患者,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教會患者緩解心情的方法,如下棋、聽音樂等,為其營造輕松溫馨的就醫環境,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的生活和環境,主動與同室病友溝通交流,并指導家屬給患者以精神安慰及物資上的幫助,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重新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2.2基礎護理 為患者安排合理舒適的體位,保持室內合適的溫濕度,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對流,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對病情較輕的患者安排適當的活動量,以不感到疲勞、不加重病情為宜,對病情較重的患者要囑其臥床休息,生活上給予適當的協助,密切觀察病情,預防并發癥。
2.3合理用藥 對病情較重,呼吸困難伴低氧血癥的患者,應遵醫囑給予氧療,一般采用鼻導管持續低流量給氧,氧流量1~2 L/min,避免吸入氧濃度過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用氧時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缺氧癥狀是否改善,同時保證呼吸道通暢,保證吸氧順利進行。
2.4呼吸道護理及呼吸肌鍛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咳嗽、咳痰,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也可給予霧化吸入,指導患者有效咳嗽,掌握正確的排痰方式,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對于長期臥床、體弱無力者,要協助拍背,以利排痰,為提高患者呼吸功能,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腹式呼吸,每天訓練3~4次,每次重復8~10次,以增強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2.5飲食指導 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比較長,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用餐。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正常進餐量不足時,應少量多餐,餐后避免平臥,有利于消化。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番茄、西蘭花等,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多喝水以利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以免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注意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以增進食欲。
2.6用藥護理 根據病情,遵醫囑給予正確的藥物應用。在利用祛痰劑、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藥物的副作用,靜脈滴注平喘藥物及呼吸興奮劑時要嚴格控制滴速,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出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教會患者正確掌握氣霧劑和干粉吸入劑的應用方法,確保用藥安全。
[1] 林秀菊, 趙曉華, 劉云.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10-11.
[2] 陳梅,陳永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2例臨床護理體會.吉林醫學,2010:31-9,1262-1263.
[3]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48-49.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