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艷
羚羊角真偽的鑒別
孫秋艷
羚羊角為牛科動物賽加羚羊的角。獵取后鋸取其角,曬干。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功效。治療肝陽上亢,頭目眩暈,驚癇抽搐等病痛取其平肝息風功效;治療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痙厥,口渴唇焦,以及小兒熱盛驚厥,可首選本品清熱解毒,鎮痙安神之效;治療身體壯熱,躁擾不安,甚或昏狂譫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可首選本品清熱涼血解毒化斑。《本草再新》:“去瘀瘡血,生新血,降火下氣,止渴除煩”;治療身寒熱,癰瘡處局部焮紅腫痛,口渴飲冷、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潰后膿血稠黃,可選本品用散血解毒功效。由于國內產量甚少,市場需求量較大,貨源嚴重不足,因而價格越來越貴。零售價格達到1公斤12000元左右,所以不法商販常以價廉的偽品羚羊代羚羊,現介紹幾種鑒別方法,如下:
本品呈長圓錐形,略呈弓形彎曲,長15~33 cm;類白色或黃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對光透視有“血絲”或紫黑色斑紋,光潤如玉,無裂紋,老枝則有細縱裂紋。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個隆起環脊,間距約2 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處。角的基部橫截面圓形,直徑3~4 cm,內有堅硬質重的角柱,習稱“骨塞”,骨塞長約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縱棱與其外面角鞘內的凹溝緊密嵌合,從橫斷面觀,其結合部呈鋸齒狀。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對光透視,上半段中央有一條隱約可辨的細孔道直通角尖,習稱“通天眼”。質堅硬。氣微,味淡。
本品橫切面:可見組織構造多少呈波浪狀起伏。角頂部組織波浪起伏最為明顯,在峰部往往有束存在,束多呈三角形;角中部稍呈波浪狀,束多呈雙凸透鏡形;角基部波浪形不明顯,束呈橢圓形至類圓形。髓腔的大小不一,長徑10~50(80)μm,以角基部的髓腔最大。束的皮層細胞扁梭形,3~5層。束間距離較寬廣,充滿著近等徑性多邊形、長菱形或狹長形的基本角質細胞。皮層細胞或基本角質細胞均顯無色透明,其中不含或僅含少量細小淺灰色色素顆粒,細胞中央往往可見一個折光性強的圓粒或線狀物。
偽品鑒別:
(1) 黃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黃羊的角。全形頗似羚羊角,但彎曲略呈S形;表面有許多縱裂紋,生有輪脊17~20個,輪脊間距較密,且一側較平坦,不連成環狀;全體灰棕色至棕黑色,不透明,無通天眼;基部橢圓形,中具多孔的骨塞,骨塞邊緣不成鋸齒狀而平滑。一種系用他種動物的角經加工刮削仿制而成。長短大小不一,全形頗似羚羊角,但下半部多平直,上半部向一側彎曲(真品全體略呈弓字形彎曲)。仔細觀察表面可見刀削痕跡,輪脊均極顯明(長形者有輪脊15~17個,小形者僅具輪節1~2個),尖端光滑細長,無不顯明的輪脊(真品有)。全體黃棕色,上端微透明,透視無“通天眼”;基部圓形,骨塞外緣平滑無齒,其質堅實無孔。
(2) 長尾黃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長尾黃羊的角。呈長圓錐形側扁,彎曲度較大,角尖顯著向內彎轉。長14~30 cm,表面灰黑色,粗糙,不透明。有明顯的縱向絲紋(細小的裂紋)。角的中下部有斜向的環嵴,尖端無環嵴部分較為平滑,
(3) 藏羚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藏羚羊的角。長而很側扁,幾直向上伸,彎度很小,近角尖處稍向前內彎。長50~70 cm,基部長徑5 cm,短徑4 cm。表面黑色,較平滑而有光澤,可見細微的縱裂隙及淺色紋理,自基部向上有橫向而等距的環嵴,在前方較明顯突出。基部斷面亦可見白色骨質角髓。質沉重,無嗅,無味。
(4)山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山羊的角。本品呈不規則扁長圓錐形,彎曲,一面隆起,一面具凹溝。長15~25 cm,表面黃棕色,粗糙,不透明。除角尖外,有密集而不規則的隆起環脊。
(5)綿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綿羊的角。本品呈圓弧形彎曲,外緣鈍厚,弧長約18 cm,內緣扁薄,表面灰褐色或淺棕黃色,具較粗的橫凹紋,斷面卵圓形或三角狀。
(6)黃牛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黃牛的角。本品呈圓錐形,或略彎曲呈弧形,長約為24 cm,角中部至尖端多呈黑色,下部黃色或灰白色,表面光滑,除去骨塞后內呈空洞狀。斷面圓形,內表面不平滑略有縱脊狀紋理。
(7)扭角羚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扭角羚的角。本品呈扭曲的扁圓錐狀,角基部粗大,長徑10~12 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中部及下部具橫向弧形棱嵴和縱向溝紋,尖部略光滑。
(8)山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山羊的角。本品呈不規則扁長圓錐形,彎曲,一面隆起,一面具凹溝。長約15~25 cm,表面黃棕色,粗糙,不透明。除角尖外,有密集而不規則的隆起環脊。
(9)西藏小羚羊角的性狀:為牛科動物西藏小羚羊的角。本品呈彎鐮刀狀圓錐形,略側扁,尖端明顯向前彎,長22~28 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光澤,具環嵴狀突起24~28個,間距0.5~1 cm.下部環踞較窄,上部尖端光滑。
[1] 《中國藥典》、《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
157000 牡丹江靈泰藥益壽堂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