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作為我國社會保險基金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城鎮個體勞動者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益;基本養老保險費滯納金;社會捐贈;財政補貼;依法應當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六部分構成。
近年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以較快的速度逐年增長。據《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0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征繳收入16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648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5562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3941億元。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依然通過落后的投資體制獲得低下的收益。
目前,指數化投資已在發達國家中運用得較為廣泛,其中美國比較推崇指數化投資。以2000年為例,美國機構采用指數化投資的免稅資產已經從1988年的1790億美元上升到16190億美元。而相比較其他投資創新以外,指數化投資在我國可謂一種創新。
指數化投資就是以復制指數構成股票組合作為資產配置方式,以追求組合收益率與指數收益率之間的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業績評價標準。指數化投資是一種有效的、低成本的獲取資本市場長期回報的投資方式。本文將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與指數化投資相匹配的情況下,探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保值與投資策略。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基本原則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與一般的基金運營不同,它具有投資周期長、投資空間大和資金規模大的特點,除了必須遵循一般基金運營的原則之外,還有其自身的運營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要做到首先保證其安全性,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安全性,關系到參保者的退休金待遇能否得到保證,所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絕不可投入風險較大的項目,否則,一旦投資失敗,將危及養老保險事業。
收益性原則:指在符合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能夠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依賴于基金投資收益,如果沒有投資收益,就談不上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投資收益越多,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就越大,并可減輕國家財政和納稅人稅收負擔。在具體投資活動中,盈利性原則常與安全性原則相沖突,這就要求投資人在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時注意權衡收益與風險的關系,注意兩者是否相稱。
流動性原則:指在不發生養老基金價值損失的前提下,投資項目應能隨時變現,滿足逐年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分期發放的要求。養老保險基金支付的持續性要求基金投資具有流動性。如果資金因投資而凍結于某項固定用途的項目而無法及時兌現時,勢必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和投保人的老年生活,因此進行投資時應對收支進行事先預測,留足適當的準備金和意外準備金。
社會效益原則:養老保險基金是長期基金,具有很強的穩定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應該兼顧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以社會效益為前提。投資活動必須與政府的政策目標相一致,根據國家的社會發展戰略來確定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項目。因此,養老保險基金可適度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這類有既穩定且投資回報高的項目,不僅有利于國家經濟建設還能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多元化原則:即把養老保險基金分散投資到性質不同、期限不同、地區不同的領域,做到投資品種的多樣化。投資工具既包括金融工具,也包括實物工具;既有低風險投資工具,也有高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工具;既有中長期投資項目,又有短期投資項目。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投資風險,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循序漸進原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應先是嚴格限制在政府債券和少數幾種風險性較小的投資工具上。以后,隨著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市場透明度增強,相關制度的成熟以及基金本身承受風險的能力和控制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再逐漸放松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組合的管制,采取適合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策略,從而適當增加高風險、高收益工具的投資比例。
動態性原則: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組合不是靜態的,而是要隨著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各種投資工具風險收益狀況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盡可能做到趨利避害。
區別對待原則:即根據養老保險基金不同的性質采取不同的投資營運方式。對于政府舉辦的第一層次具有社會統籌性質的養老保險基金,由現有社保部門統一管理,管理重點是保證基金及時、足額的收付;對于第一層次中個人賬戶積累的基金、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則由專業性的基金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其主要任務是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較高回報率。這樣可有效地防范基金之間的相互擠占,避免個人賬戶“空賬”的發生,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投資收益率。
機構投資者比如養老金信托人和發起人、銀行、保險公司等是指數化投資的主要使用者。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指數化投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是管理大型基金投資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具有明顯的獨特優勢。
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安全系數高。指數化投資通常都具有比較廣泛的投資面,在進行指數化投資時,由于投資的股票非常分散,任何單個股票價格的波動很難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嚴重影響,可以說能基本上消除投資組合的非系統性風險。指數化投資的對象通常是某一特定的指數,構成該指數的股票不僅在數量上有保證,而且是來自各行各業或各行業中的各部門,具有較大代表性。因此和主動管理型的投資方式相比,指數化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較小,安全系數較高。
收益穩定,甚至可能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基于指數化投資的理論分析,假設市場是在相當程度有效的,那么主動管理型的投資方式將很難獲得額外回報,因為主動管理者是通過判斷熊市的到來時間從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所以積極管理型的投資方式也得為此付出更高的費用和成本。因此,與主動管理的養老基金相比,運用指數策略對養老保險基金進行投資采取的跟蹤基準指數的被動性操作,使基金的運營成本和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因而投資回報可能更高。有關研究統計,2006年美國主動型管理的共同基金年均管理費用為1.3%,再算上銷售費用,最高可達2.0%-2.5%,而指數基金管理公司的收費標準一般低于0.1%,且不收取任何銷售費用,依此推斷,指數基金與主動型管理基金相比每年可節省費用約占基金資產總值的1%-3%。而且,運用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傾向于追求長期利益,投資回報相對來說也較穩定。

隆昌縣最近召開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專題培訓會,向鄉鎮(街道)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等相關工作人員就統籌城鄉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實施方案、目標任務進行了講解。會議要求,全縣人社系統干部職工要搞好統籌城鄉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各鄉鎮(街道)要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統籌城鄉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羅顯亮
更加有效地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對時機的把握等因素,基金經理人的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和努力程度很難準確把握和衡量,投資者很難確定基金管理者是否在全心全意為自己利益最大化服務,這也凸顯出基金管理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矛盾所在。從基金管理者的代理行為上看,基金管理者的很多決策并不符合投資者的利益,有時甚至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為管理者可能會選擇成本較高的交易手段,放棄成本較低的交易手段,甚至可能與他人合謀購買估價過高的股票等等,這些行為都會導致代理風險很高。投資者要想防范這些行為的產生,只能加強監控,但監控的成本和難度卻難以想象。而指數投資產生這些行為的幾率幾乎為零,因為基金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復制指數,發生代理風險的機會很小。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因為能力和忠誠是很難量化的指標,要想尋找一個業務能力強和忠誠度高的基金管理者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所以對于機構投資者尤其是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更傾向于選擇指數投資,因為業績的好壞不在于選擇基金管理者的好壞,而在于市場的好壞——不良的資產收益率直接來自于不良的市場收益率。
因此,不難發現,無論是從安全性、收益性還是流動性來看,指數化投資都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理想選擇。
相比主動型投資策略,指數化投資策略有其獨特優勢,而且指數化投資的特點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原則匹配度較高,因此如運用指數化投資的策略來運作養老保險基金,可使養老保險基金能夠更加有地效保值增值。
但是,我們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一旦“入市”風險必然存在,之所以選擇指數化這種被動投資策略,是因為指數投資將風險高度分散,且“入市”運作,對資本市場本身要求也較高,這亦是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指數化投資成功運作的基本條件之一。不管是我國社保基金投資實踐還是國外的養老金投資實踐都告訴我們,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應該選用適當的投資策略,安全是前提,收益是目的,或許這樣才能真正使大多數人能過上老有所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