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王 淼 在各式各樣的“幸福指數”排名中,新西蘭總是名列前茅。在這個最大特點就是平靜的國家,新西蘭電視一臺有一次播放的國內新聞頭條竟是“某村村民因放羊發生糾紛”。《環球時報》記者來新西蘭半年多時間里,聽到當地的一種說法是“社區和諧是幸福的一大要素”,這或許就是“放羊糾紛”被當成要聞來播的原因吧。 記者所在的新西蘭奧克蘭市有160多萬人口,傍晚走在這個移民城市的街頭,偶見零星的車輛穿梭,讓人難以想象這就是新西蘭的最大城市。只有深入到社區中心,才會感受到當地人平靜生活背后的豐富多彩。奧克蘭Grey Lynn社區瑜伽班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別看街上這么安靜,新西蘭人晚上是閑不住的。每個社區中心晚間都會有好幾個社團組織活動,有時想用場地要提前好多天預訂。”新西蘭的社區按人口比例配有醫院、學校、多功能會議廳、圖書館、藝術館、青年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今年3月,新西蘭將開始新一輪人口普查,《環球時報》記者拿到的普查宣傳材料上寫著:“您如實反映的個人信息,將有助于政府每年數十億新西蘭元的社區資金向更需要的方向投入。” 由于新西蘭人力資源成本很高,社區中心經理必須“一專多能”,身兼行政、財務、文秘等數職。30歲出頭的毛利人羅布·瑪塔姆是奧克蘭西區一個社區中心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我工作的社區有144個民間組織,會定期到中心活動。其中華人社團也不少,他們在社區中心辦的舞會和春節慶典吸引了社區居民的關注。”羅布說的社區中心,基本上無人值守,負責人會將門禁密碼和鑰匙交給需要使用的組織或個人,所有準備工作和活動后的清掃都由社區居民自己完成。 “我們無法短時間內提高所有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可以通過提供免費交易場地、回收二手衣物等方式讓低收入群體感受到社區為他們提供的幫助。”奧克蘭北岸區社區中心負責人對這樣的模式很是滿意。一到周末,人們就到社區提供的免費場地銷售自家特產,在交易過程中,各族裔移民間的交流和理解也隨之增多。一次,一名年逾花甲的白人一邊查看記者開的車,一邊拉著記者的手說:“你的輪胎輪轂太臟,用普通的清洗劑無法擦掉油污。”老人把記者引到他的攤位前,原來是想推銷自己配置的輪轂專用洗滌液。看著記者有點懷疑的目光,老人自信地介紹完“全是純天然配方,無毒無害”后,還直接喝了一口洗滌液。看著這么可愛的社區鄰居,記者買了一瓶,回家一試,效果還真是不錯。小小社區,給新西蘭人提供了幸福相處的空間。▲
環球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