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 亮從今年1月6日到3月17日連續多日,一百多個狂歡團在法國南部的利穆市上演狂歡大戲。這個“世界最長狂歡節”已經辦了600年。《環球時報》記者日前來到利穆,與當地人一起感受了百年狂歡節的魅力。 1月到3月,利穆狂歡節在每個周六、日開場。游行的狂歡團分作舞者、樂者和小丑三個小隊。舞者身著華服、手持長鞭,以特有的節奏一邊揮動鞭子一邊起舞,并把白色紙花撒向人群(如圖)。一名舞者突然將一大把碎紙花塞進了記者的衣服領子里,記者剛想抖落卻被其他觀眾制止,他們說:“紙花代表了面粉,象征運氣和財富,被撒的人應該主動洗一個‘面粉澡接受祝福。”利穆狂歡節的舞者從頭到腳把自己包裹得十分嚴實,不露出一點皮膚。據負責組織狂歡節的杜派塔女士介紹,利穆狂歡節起源于14世紀,那時的十大磨坊主發了大財,于是在每年迎春時穿上磨面人的“密封服”,邀請樂手組織感謝民眾的狂歡節。當年的舞者喜歡從褡褳掏出面粉撒向觀眾,如今他們用白色的紙花代替了面粉。 世界許多狂歡節禁止飲酒,而利穆狂歡節的最大特色是喝酒。狂歡團成員得有好酒量才能撐完整場游行。狂歡團把歌舞帶進酒館,團員一邊游行,一邊喝酒,每人游行一圈喝了至少七八杯當地的汽酒。一名舞者說:“利穆狂歡節就是配了利穆汽酒才好玩,喝了酒舞姿更優美,大家不醉不歸!” 利穆狂歡節一直保持活力,也與它聯系當下熱門事件進行特殊表演的傳統有關,游行隊伍中的小丑常常諷刺熱點人物。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小丑扮成“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約,高舉俄羅斯護照,向大家炫耀:“我哥們是普京!”小丑還常常揭露社會黑幕。有一年狂歡節游行中,一個脖子上滿是唇印、腰帶里耷拉著女士胸罩的小丑特別引人注目。原來這是嘲諷經不住色誘而簽下非法建筑令的當地官員。狂歡節后該官員遭到調查。 在狂歡節結束的當天,人們會燒掉代表冬天、寒冷和腐朽等消極事物的“狂歡節先生”,宣布迎來新春。▲
環球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