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特約記者 趙 昇臺灣“行政院長”陳沖7日率“內閣”總辭,18日與新任正式交接。這次改組的“內閣”雖然只有8名首長級“閣員”變動,卻被認為是馬英九構建接班梯隊、為2014年“五都”選舉謀劃的重要一步棋。在備受關注的兩岸關系領域,臺當局6日透露,今年上半年將完成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事宜,并有望開放大陸廣告登島。不過島內輿論似乎對新“內閣”信心不足,民調顯示不樂觀。據臺灣“中央社”7日報道,陳沖當天上午率“內閣”總辭,隨后與全體“閣員”在“行政院”廣場合拍“畢業照”。新任“行政院長”預定18日正式到任。陳沖稱,從總辭到18日交接這段期間,“還是屬于我們的責任”,要求各部門做好相關工作,不可玩忽職守。這次“內閣”改組有8名首長變動,包括“行政院長”由江宜樺接任,“副院長”由原“交通部長”毛治國擔任,“行政院”秘書長為陳威仁,“經濟部長”為張家祝,有“內政部活字典”之稱的簡太郎出任“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臺中市副市長蕭家淇出任“內政部”政務次長等人。之前傳出異動的“國防部長”高華柱留任。針對這波“內閣”改組,島內有分析稱,馬英九已讓2014年“五都”選舉提前開跑,且為地方選舉整兵。《中國時報》稱,蕭家淇三度陪胡志強打選戰,光是“胡志強的副市長”就當了11年,被視為標準的胡系人馬。《中國時報》猜測稱,胡志強同意“讓出”自己的左右手,黨內人士多解讀為他對明年尋求連任意興闌珊。同時,新北市長朱立倫舊屬、“行政院副秘書長”黃敏恭去職,反倒是臺北市長郝龍斌、臺中市長胡志強的副手“入閣”,“朱郝胡三方人馬一出兩進,地方諸侯與馬英九互動也出現微妙變化,是刻意拉攏還是親疏有別?一場內閣改組,牽動馬英九與五都諸侯的敏感關系”。民進黨“立委”陳其邁稱,傳出國民黨內部正在醞釀讓胡志強選國民黨主席,因此馬英九將胡的左右手蕭家淇高升到當局,接任“內政部”次長,就近看管,排除障礙。這次改組也引起一些質疑。《自由時報》7日稱,變動的部會首長級“閣員”只有8人,改組幅度不到1/5,“激起民怨的陳內閣仍有超過4/5的閣員穩如泰山”。該報質問說,“舊菜重炒,能讓人期待炒出美味的回鍋肉嗎?”一些婦女運動團體則批評稱,馬英九2008年競選時曾承諾女性政務官比例4年內不少于1/4,8年內不少于1/3,“如今不但再次跳票(未兌現承諾),甚至創下13年來新低”。6日,TVBS民調中心公布的結果顯示,對于由江宜樺“組閣”,僅19%的受訪者認為適合,23%認為不適合,并有多達57%的民眾持觀望態度;針對這次“內閣”改組名單,表示滿意的受訪者只有16%,不滿意的比例達36%,49%的人表示無法評價,馬英九的滿意度僅為14%。對于馬英九的此番人事布局,《中國時報》7日的一篇言論稱,很多人認為江宜樺是馬英九的縮影,因此譏諷馬只會“在鏡子里找人”,“可是包括李登輝、陳水扁,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哪一位不是找自己靠得住的親信?誰會找與自己理念相左的人來,整天與自己過不去?”《工商時報》稱,江宜樺的行政團隊,無疑將更好地執行馬英九的施政理念。不過過去一年,臺灣企業界對當局的不滿絕非空穴來風,也不是少數政治人物操弄的結果,“新內閣成員必須正視這個事實,以具體行動彌補企業界對政府的信任”。在備受關注的兩岸關系領域,島內輿論也期許新“內閣”有所作為。據《聯合報》7日報道,“陸委會主委”王郁琦6日在年終記者會上透露,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1月下旬已在臺北進行副秘書長層級協商,海基會規劃在臺商、臺生聚集處多個大陸地點設立辦事處,雙方也認同辦事處將具備經貿、文教、交流、聯系、急難救助等功能,但不限于此。王郁琦還稱,由于大陸海協會成員大都具有國臺辦官員身份,屬于“一套人馬、兩塊招牌”,因此在對等的原則下,臺方也會有“陸委會”官員進駐未來的海基會在大陸辦事處,“兩會官員會在行政指揮體系里合作”。王郁琦同時強調,兩會互設辦事處,在設計功能上要避免造成一種“國與國關系”的假象,帶有主權意涵的措施或用詞也都會采取變通做法。王郁琦當天還介紹了兩岸新聞交流的一些動態,他稱,兩岸信息是否自由流通,陸方屢次提出的媒體互設常駐機構并非重點。臺灣雜志是否能登陸發行、解決大陸廣播電波干擾、解除封鎖臺灣新聞網站,是三項重要評估指標,將全力向陸方爭取。此外,為配合兩岸互動新局及經貿需求,臺當局還將檢討大陸廣告管理規范,“這是陸委會今年的工作重點”。島內有分析稱,馬英九連任后,私下常把“歷史留名”掛在嘴邊。而大手筆推動兩岸關系無疑是他的一大抱負。江宜樺有“小馬英九”之稱,馬英九之所以快速提拔他為“行政院長”,并攬一些“馬家軍”圈內人“入閣”,是希望能更加靈活地指揮團隊,來推動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歷史抱負。▲
環球時報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