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永進 鄧有根
“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對鞏固執政地位和提升執政能力的充分自信,更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強調要“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對鞏固執政地位和提升執政能力的充分自信,更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和嚴峻的時代考驗,熱切地呼喚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尚書》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比嗣袢罕娛强捎H可敬的,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是很現實的——哪里的社會治安好、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教育質量高,人民群眾就去那里居住和生活;哪里經濟收入高、投資益好、社會保障齊全,人民群眾就去那里投資和工作。如果不能讓人民切實地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那么執政之基是無法鞏固的。當代中國,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執政條件和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和嚴峻的時代考驗,熱切地呼喚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核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必將錯失發展機遇;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國家將動蕩不安;沒有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將無法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辦好中國的事情,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經受嚴峻的時代考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當代中國所面臨的難題更具關聯性、復雜性、艱巨性,改革所觸及的矛盾更加深層,涉及的各階層利益關系更加復雜,推進改革的阻力、風險和難度前所未有。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等問題已越來越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障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實實在在的發展,達成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迫在眉睫。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城鄉結構、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居住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服務、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要求更加迫切。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大縱深、高頻度地參與國際事務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越發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國際社會各種不確定因素和歐債危機影響下,國外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紛紛抬頭,我國拓展外需壓力倍增,參與國際市場、資源、人才等的競爭更為激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艱巨。
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比绾翁幚砗冒l展與穩定的關系,處理好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營造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真正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殷切期待。
十八大報告適應時代要求,提出的奮斗目標,就是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還昭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定性表征:“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p>
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欲適應時代要求,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就應該而且必須從下述方面著力。首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今后,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億萬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應該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
其次,堅定不移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堅強、健全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特點和力量所系。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產黨擁有黨員8260.2萬名,基層黨組織402.7萬個,這組數字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素質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方式不斷創新,覆蓋面不斷擴大,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處于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應該而且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改革中推進、在創新中發展,不斷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干部隊伍;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使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進一步加強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創新活動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堡壘。
第三,堅定不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中國共產黨當前和今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言所行、所作所為無不更加關乎群眾的福祉,更加切合群眾的期盼;所言所行、所作所為無不倡揚優良傳統,堅持為民、務實、清廉;所言所行、所作所為無不密切黨群關系,破除特權思想、抵制鋪張浪費之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今后,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扎扎實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堅定不移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對人民事業無限忠誠和熱愛的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能力和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的中國共產黨,必將繼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不負光榮使命,不負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篇章?。ㄌ朴肋M系省社科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客座教授、省委十八大精神宣講團成員;鄧有根系四川省社科聯副主任科員)(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