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實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構建多點多極支撐”。“多點”,就是要做強市州經濟梯隊,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力爭有一批市州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元,有一批市州超過1500億元。“多極”,就是要做大區域經濟板塊,實施成渝經濟區和天府新區區域規劃,培育“四大城市群”、發展“五大經濟區”,形成支撐四川發展新的增長極。
四大城市群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迅速突圍,實現次級突破?且聽他們怎么說。
根據發展規劃,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將涌現成都(含天府新區)、綿陽、德陽、樂山等4個特大城市。
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提升“首位城市”,成都應該怎么做?西南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羅霞認為,成都的產業布局漸趨于合理,未來還需繼續加強產業方面的競爭優勢。
德陽市長陳新有認為,德陽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必須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今年,德陽將培育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在清潔能源、節能產品、軌道交通、航空、頁巖氣開采裝備等方面實現突破,形成新的增長點。
“綿陽有雄厚的科技存量和產業基礎、巨大的城市規模和消費潛力,良好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技術干部隊伍。”在綿陽市市長林書成看來,綿陽優勢突出。但“綿陽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產業轉型升級面臨困難”,林書成認為,綿陽必須狠抓項目投資、新型工業、第三產業、科技創新、城鄉統籌、生態環境、社會民生建設。
“‘三大聯動、六個跨越、六個美麗’是我們率先‘次級突破’的總體思路。”樂山市副市長徐建群介紹,樂山要堅持大交通、大產業、大城市聯動發展,把樂山建成四川交通次樞紐城市、西部現代技術產業城市、國際旅游目的地。
【點評】:
我省確立的四大城市群中,成都平原城市群當前發展的主攻方向是提升水平,強化綜合輻射帶動能力,繼續保持中西部領先地位,要通過強力推動成德綿樂同城化發展,形成整體融合。(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
川南四城自貢、瀘州、內江、宜賓的產業基礎好,四城空間距離近,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成都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他們備受鼓舞。
在川南一體化發展中,作為地域面積最小、人口數量少、經濟總量還偏小的自貢,如何實現次級突破?自貢市委書記雷洪金認為,自貢要把建設成渝經濟區西南部區域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根本目標。今年GDP力爭突破千億。為此,自貢要在提升發展實力上、提升城鎮化水平上、提升發展軟實力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四個方面實現突破。
酒城瀘州,2012年GDP突破千億大關,瀘州市委書記蔣輔義認為,在實施多點多極支撐戰略中,瀘州作為川南城市群里面的核心城市,力爭通過4年時間,實現GDP翻一番,在次級突破中走在全省前列。由此需要在產業、城鎮建設、投資拉動、開放合作、縣域經濟、民生事業這六個方面實現次級突破。
內江作為“成渝之心”目前正全力打造“30分鐘”內江。“2014年底,成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通車,內江到成渝兩地只需要30分鐘。”內江市委書記曾萬明說,這樣的“雙核同城效應”和“雙向半小時經濟圈”,就是內江奮勇爭先的區位優勢。
與此同時,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徐進說:“宜賓將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點評】:
川南城市群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與成都平原城市群一起被列入“優先發展”范疇。但川南城市群有其弱點,四兄弟城市發展不均衡,所以要注重加強協調,避免惡性競爭。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應該合理分工,避免產業雷同,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協調機制、稅收分享機制等。(省住建廳廳長何健)
川東北5城南充、廣元、達州、廣安和巴中,如何“推動川東北城市群建設”?
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表示,南充將緊緊圍繞“再造一個南充工業”的目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晟達新材料系列項目和聚酯尼龍項目,打造四川省和成渝經濟區油氣化工基地、能源基地,改造提升汽車汽配、絲紡服裝、輕工食品等傳統產業,力爭到“十二五”末,形成一個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多個優勢產業強勢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低碳發展戰略,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市民生活方式低碳化,把‘生態立市’放在首位。”“川北門戶”廣元提出了這樣的發展理念。廣元市委書記馬華表示,要按照“全域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的原則,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說,達州正在實施城市“642”工程,中心城區經濟總量實現600億元,3個百萬人口大縣實現400億元、2個市縣實現200億元量級城市,再造一個新達州。加快進入全省超2000億經濟總量的次級中心城市行列。
小平故里廣安,“未來五年,將在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次級突破、轉變發展方式上尋求突破,堅持三次創業,推進富民強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說。
“巴中是四川進軍西亞中亞市場和俄羅斯市場的前沿,可以成為成都經濟圈乃至其他經濟區域向這些市場進發的物流基地、生產制造基地,巴中愿意為此騰出空間,合伙發展,共謀未來。”巴中市委書記李剛說,“在城市群發展中,巴中必定有所作為。”
【點評】:
川東北城市群的資源優勢主要是天然氣,因此應該積極培育川東北城市群,加快能源勘探開采和就地加工轉化,建成國家級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重點區。(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
在目前四川省奮力推進的四大城市群中,攀西城市群雖資源豐厚,但發展較其他三大城市群(成都、川南、川東北)相對落后,如何推進攀西城市群加快發展?
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認為,攀枝花和涼山要聯手構建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涼山州州長羅涼清表示,要把涼山州的資源優勢效應最大程度地發揮,開放合作是必走之路。要緊扣區域發展特色,完善攀西城鎮建設體系,加快建設富有攀西文化特色、綜合競爭力強的“攀西城市群”。
【點評】:
攀西城市群的旅游資源和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都很豐富。攀西城市群現在要增加城市的數量,把攀枝花、西昌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強。(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
【鏈接】
辜勝阻:城市群建設將是新一輪城鎮化的重要走向
城市群是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中樞,城市群的建設將是新一輪城鎮化的重要走向。以培育和壯大城市群來引領城鎮化新布局,將有利于緩解人口、產業和優質資源向超級大城市過度集中造成的人口膨脹壓力,緩和“大城市病”,也有利于在發揮核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增強城市群中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大城市具有較強的資源集聚作用,然而當城市承載力超過一定程度之后,負面效應開始顯現,像“北上廣”這類的大城市,人口嚴重膨脹和產業過度集中,導致交通擁擠、空氣和水污染等“大城市病”集中爆發。通過推進城市群建設,發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能改變城市體系“頭重腳輕”態勢,減緩特大城市人口膨脹壓力和“大城市病”。另一方面,中小城市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較弱,但城市群通過中心大城市的輻射作用,有利于實現城市文明向小城市、城鎮和鄉村的擴散,逐漸實現中小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吸引力的提高。(作者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濟學家)(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