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寇 爽(河北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音頻、視頻、電子郵件和即時消息等都將被集成,變成電腦、手機或電視上的一個功能,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取得了真正的融合,能夠最大限度的共享信息。三網融合能夠有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服務機構,也必然受到三網融合的影響。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相互兼容和連接,并逐步整合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三網融合是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趨勢,是互聯網繼Web1.0和Web2.0之后的第三次發展浪潮。全球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異構網絡的融合:美國1996年修訂《電信法》,取消電信、電視互不進入對方市場的限制,開放電信與廣電的混業經營;英國從同一產業標準入手,在2003年成立三網融合的管理機構;法國計劃至2014年把享受三網融合服務的家庭增為50%以上;日本2010年通過《信息通信法》,破除三網融合的條塊分割障礙,廣泛推廣信息家電的應用。[1]
我國三網融合的推進落后于美、英、法、日等發達國家。“2010年1月,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融合,從而實現資源共享,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到2015年,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業務將實現全面融合,這標志著國內探討多年的三網融合將進入實質性的推進階段”。[2]
網絡條件下的高科技為圖書館服務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圖書館服務隨網絡技術的變化而發展,從網絡圖書館、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到圖書館Web2.0服務,這些都是基于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人們似乎習慣了在互聯網上開發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忽視了電信網絡、廣電網絡等傳統網絡的利用,更加忽視了對不同網絡的綜合利用。[3]其實圖書館在不同階段對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甚至是綜合利用。
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促使一種新的圖書館形式的產生——數字圖書館,用戶通過互聯網獲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大大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自從美國政府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六所高校實施“數字圖書館首創計劃”以來,全球已有數千家大中型圖書館采用信息技術,提供數據庫檢索、閱覽服務,并進行信息資源數字化工作,將館藏紙質信息資源轉化為網絡信息資源。2007年6月,美國12所大學加入Google的圖書掃描計劃;同年12月,全球數字圖書館的中方承建者在杭州宣布:由中國、美國、印度和埃及四國共同參與組建全球數字圖書館(http://www.ulib.org) 。[4]
據2011年1月第2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國網民達到4.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互聯網是當今社會化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圖書館服務的平臺。網絡實現了館藏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了聯合館藏目錄的建設,更豐富了館藏資源,使各種數字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
隨著通信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電信網絡在圖書館服務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基于電信網絡平臺,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信息雙向傳播的移動信息服務應用于圖書館,利用手機移動信息平臺來擴展圖書館的服務,近年來產生的手機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就是圖書館與電信網絡融合的表現之一。
手機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在手機移動通信網絡上的延伸。早期手機技術最成熟最普及的非短信息莫屬,而手機圖書館的大部分功能也是基于短信息平臺構思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數字圖書館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機平臺上實現。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以及手持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圖書館開展了基于移動設備的服務,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信息資源,同時移動設備生產的信息資源也將會成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范圍。在某種意義上說,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和服務都可以延伸到通信網絡上,從而實現數字圖書館的移動管理和移動服務。[5]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11年1月份,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凈增1072.0萬戶,達到86972.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中,3G用戶凈增468.7萬戶,達到5173.8萬戶。電信網絡用戶群體在不斷地增加,潛在信息需求必將增多,這就拓展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覆蓋范圍,圖書館應該抓住這一契機來提供個性化服務。
利用數字電視網絡開展圖書館信息服務是圖書館與廣電網絡融合的一種表現。數字電視是一個全方位寬帶網絡系統,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層面影響著現代人的社會生活。[6]
圖書檢索、書刊推介等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功能在數字電視網絡上實現成為可能。在數字電視網絡環境中,圖書館可以將已有業務內容與現有數字電視系統相匹配,用全新的表現形式展現內容,這可以成為圖書館利用電視提供服務的表現方式。[7]由于數字電視采用了雙向信息傳輸技術,增加了交互能力,所以也賦予了電視許多全新的功能,使電視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家電。[6]據國家廣電總局關于數字電視的發展規劃,我國將于2015年完全實現數字電視。數字電視應用于數字圖書館建設前景非常廣闊:數字電視具備豐富的網絡資源和龐大的用戶群體,作為未來社會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樞紐,數字圖書館可以通過數字電視這一綜合信息平臺充分發揮其效益,加快建設的步伐。
三網融合為圖書館提供了一個綜合應用不同網絡的平臺,這對圖書館信息服務有百利而無一害。“三網融合將現有的各種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互聯互通,提供的信息服務也將由單一業務轉向文字、語音、數據、圖像、視頻等多媒體綜合業務。三網融合后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網絡系統和終端實現同樣的目的,例如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手機、電視機等不同的終端接收電視節目。圖書館可以基于三網融合通過多種途徑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并且可以根據服務對象及其信息需求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可以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三網融合從各個方面都能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產生影響。它通過對各類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為數字化創造條件,改變著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并且將極大地提高用戶的閱讀量,實現對圖書館資源的充分利用。
三網互聯互通能夠形成規模更大、覆蓋面更廣的網絡,擴大網絡用戶數量,用戶的閱讀方式也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為圖書館帶來更加廣闊的信息服務空間。一方面,三網融合后,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終端界面和接入方式隨時隨地訪問位于網絡中任意位置的數字信息,與網絡中其他用戶和實體進行信息交互。另一方面,以往圖書館由于受到地理條件或網絡條件的限制,用戶比較固定,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而三網融合后,用戶可以通過任何終端隨時隨地利用圖書館提供的資源和服務;圖書館也可利用網絡把信息推廣到全國各個角落,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三網融合背景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內容和結構發生巨大的改變。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不但在數量上會進一步增加,而且服務內容的類型將朝著多媒體的數字化資源發展。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中呈爆炸式增長。三網融合后信息資源將突破網絡間的限制,形成匯集計算機網絡、電信網絡、廣電網絡等多個異構網絡的信息資源集合;融合后多種載體的應用也加速了信息資源的流動,推動了信息資源向多重方向延伸,促使信息資源的載體和結構突破單一網絡類型的限制,向多元化發展。
以往圖書館的服務平臺只局限在傳統的物理館舍和圖書館的網站上,三網融合后,圖書館的服務平臺除了互聯網外,擴大到了廣播電視網絡以及電信網絡平臺上,在任何一個平臺都可以推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清晰、準確地向館員表述自己的咨詢意愿。[7]
三網融合從多個方面影響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這其中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圖書館要抓住機遇,以用戶為中心,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
三網融合后,用戶的需求決定著圖書館服務的內容和方式。而圖書館員是與用戶聯系最為密切的群體,他們是獲得用戶信息需求最直接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圖書館員的素質決定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因此借助三網融合的發展契機,圖書館不僅要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還要加強對圖書館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館員知識發現和知識服務的能力,通過建立信息互動交流平臺,實現館員之間、館員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共建共享,便于圖書館結合用戶的特點,發掘用戶的信息需求、發展潛在用戶,主動提供信息推送服務,提高服務的質量和用戶滿意度。
三網融合后,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將會更加豐富,用戶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用戶也會因為信息數量劇增而無處下手。圖書館要進行信息資源的序化和整合,側重于服務內容的豐富化、特色化、個性化。一方面圖書館要加強館藏數字資源的建設,提高信息資源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形成自身的資源與服務特色,將特色服務作為圖書館服務的主要方向,為用戶在某一學科、專業方面提供權威性的信息服務。同時,圖書館還要注意用戶個性化的信息需求,隨時根據用戶提出的需要提供相應信息資源,也要通過用戶的檢索歷史和需求表達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提高知識發現和知識服務的能力。
三網融合后,圖書館需要轉變服務方式與服務內容,提高信息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在服務方式上應深入拓展,考慮到各種信息終端用戶的使用特點,采用多種方式、構建互動平臺,調動用戶的參與意識,以便于圖書館針對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使用戶能夠便捷地獲取信息,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
三網融合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信息資源保存、管理、傳播、使用的傳統方式和手段,圖書館將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增加提供的服務資源量,提高信息資源獲取的便捷性。三網融合后,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任何方面的信息。圖書館要抓住機遇,提高服務質量,利用先進技術開展信息服務,拓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1]烏家培.三網融合的歷史與現實 [J].中國信息界, 2010(12) : 11-13.
[2]周婉萍.三網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的應對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 (理論版), 2010(9): 36-37.
[3]孟治國,廖永紅.多網融合下圖書館的可視化服務技術與架構例證 [J].現代情報,2009,(7) : 172-173.
[4]王達生.圖書館與網絡、電信融合的事實與進展[J].科技創新導報, 2009(18) : 207-209.
[5]茆意宏.基于手機移動通信網絡的圖書館服務研究述評 [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2):22-24.
[6]夏年軍.數字電視對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影響[J].圖書館論壇, 2006(3) : 25-28.
[7]李春明,等.淺析面向數字電視網絡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J].圖書館雜志,2010(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