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軍(寧夏醫科大學 圖書館,銀川 750004)
當前,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對圖書館的工作影響越來越大,為緊隨時代脈搏,適應這一系列的變化,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引進深圳市海恒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高頻“RFID智能館藏管理系統”,于2012年2月正式運行。RFID技術的使用,實現了藏、借、閱、管、咨一體化服務模式,自助借還機取代柜臺式借閱方式,拓展了自習空間,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極大地方便了讀者,這在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與創新。
RFID智能管理系統能為讀者提供簡捷迅速的自助服務,可以實現多冊圖書的同時借還,使流通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為圖書館節省了人力,也為讀者提供了更加寬松、人性化的借還書環境。
系統能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準確的查詢方式,除了向讀者提供文獻的題名、作者、主題詞等信息,還能以圖形、數字等方式顯示或定位圖書所在的位置,能將每一本圖書的館藏地精確定位到某架某列某層,并為讀者提供尋書路線指示圖,為讀者查閱文獻節省寶貴時間。[1]
RFID系統采取的是一門式管理,所有閱覽室都對讀者開放,課本、書包、水杯等隨身物品不再限制,閱覽室和自習區成為了一個整體,為讀者拓展了更多的自習空間,極大地緩解了讀者為搶占自習區的位置而發生的矛盾。據筆者所在館不完全統計,每天閱覽和上自習的人數比過去增加了30%左右,即便是在中午,讀者也可達300人左右。
采用RFID技術后,圖書借閱時間改為早8:00至晚10:30,由原來的11小時/天增至14.5小時/天,周末和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延長了借閱時間,使讀者借還書的時間更加充裕和自由,給讀者提供了方便。
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在一樓設立了總服務臺,分為前臺和后臺,前臺負責借閱、咨詢等工作,后臺負責還回圖書的上架、庫室管理等工作,所有讀者服務工作全在總服務臺處理,閱覽室不再設立服務臺。館領導和部門主任輪流在總服務臺值班,加強讀者咨詢服務工作。
RFID系統與學校實行的“一卡通”實現全面接軌,學生可使用“一卡通”完成借書、還書、上網等。“一卡通”是 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最佳體現,它為讀者借閱文獻提供了便利,節省了辦理借書證的費用,也使圖書館的服務范圍更加寬廣。
過去核對借書人與借書證主人是否為同一個人的工作是由工作人員憑照片和感覺去判斷,容易發生借用他人借書證、使用他人丟失且還未掛失的借書證以及盜用他人借書證等情況,而RFID自助借還系統設有讀者借書密碼驗證程序,杜絕了這一現象的發生,避免了由此給讀者帶來的經濟損失。
以前盤點圖書時,館員要人工盤點圖書,從書架上一本一本的清查。而利用RFID技術后,只需手持盤點機在書架上下掃描一遍即可讀取圖書標簽的信息,原先需要十幾天才能完成的圖書盤點工作現在只需要幾個小時即可完成。同時RFID技術具備查找錯架圖書的能力,使得圖書的管理工作變得較為容易。
RFID技術的使用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如購買RFID自助借還機、館員工作站、電子標簽、門禁等,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例如現在一個電子標簽大約是2元錢,而一個磁條成本是0.1元錢,成本相差很大,會制約一部分圖書館的使用。
RFID門禁系統讀取靈敏但有時也會出現信號屏蔽現象。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如果用一張錫紙或手蓋住電子標簽,用厚些的衣服包裹圖書或用水泡濕標簽,經過門禁時不會報警。
RFID電子標簽一般是粘貼在封底里(又稱封三),標簽因面積較大易于被讀者發現或撕毀、損壞。
在使用中我們發現,電子標簽加工是向單個電子標簽寫入圖書條形碼、典藏地等信息,每次標簽讀寫器上只能放置一本圖書進行加工,如果放置多本圖書進行加工,就會出現錯誤。
寧夏醫科大學圖書館分為校本部圖書館和雙怡校區圖書館,團體讀者和異地圖書的借還不能使用本地自助設備,只能由工作人員在金盤圖書自動化系統借還。如果異地圖書是通過自助設備借出的,從金盤圖書自動化系統還回后,還要再進行標簽加工處理。
RFID系統目前只實現與筆者所在館圖書自動化系統中流通子系統的完全整合,無法實現與采購、編目、電子閱覽室等子系統的銜接。圖書的編目、標簽加工要在兩個系統中分別進行,造成重復勞動,增加采編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在設計時是以條碼技術和磁條技術為基礎,RFID系統則是以RFID標簽技術為基礎,在短時間之內無法實現二者在通信協議、接口、數據格式等方面整合。在實際工作中,圖書館應要求RFID系統提供商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提供商進行充分溝通,提供詳細的RFID前端系統與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軟、硬件接口的完整解決方案,以便今后從根本上解決兩個系統之間的整合問題。
另外,我們還認識到,RFID技術發展很快,用戶在選擇解決方案時不僅要充分考慮該系統與原來自動化管理系統的兼容性,還要考慮該系統本身的兼容性及未來的擴展性。
RFID系統使讀者通過自助借還對圖書借閱的方便性有了更多的認識,增強了讀者的自主意識,保護了自身的隱私權,對圖書館有了親切感。讀者可以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方便自我、滿足自我,既是讀者又是圖書館管理者。這對傳統圖書館服務觀念是一個變革,而原先充當服務工作主體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只起個別指導、咨詢的輔助作用。[2]
隨著用戶需求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開展了多種形式、全方位的參考咨詢服務,其咨詢方式包括當面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以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咨詢需求。使用RFID技術以后,將會有更多的人力資源轉化成專業咨詢人員,他們大都具有較強的專業背景,熟悉電子資源,具有豐富的讀者教育經驗,[3]能夠進一步加強圖書館的信息咨詢服務能力。
RFID技術的應用,使得圖書館部門設置發生了變化,服務業務流程也發生了改變。由RFID自助借還書機和RFID門禁取代柜臺式借閱方式,RFID系統對粘貼有電子標簽的圖書進行管理,全館只有一個出入口,讀者一次進館便可隨意瀏覽所有書刊,方便管理和節省人力。
期刊部、流通部合并為一個綜合服務部,負責圖書、期刊的管理及讀者咨詢工作。如向讀者解答借還、閱覽、上網等問題,幫助讀者學會自助借還書機的使用,向有關部門反映讀者的意見和要求,避免讀者有問題無處可問、無人受理的局面,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更加完善。
RFID技術的應用,使館員的角色定位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原流通部人員多數流向數字資源服務部和紙本文獻服務部,他們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致力于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或用戶教育服務及個性化服務。圖書館員從傳統的書刊資源保存者、傳遞者、監管者向信息資源的提供者、開發者和詮釋者轉變。
RFID技術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引起圖書館業務部門功能的改變,這對圖書館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對前臺工作人員來說,除了掌握自助借還系統的使用外,還要對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都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讀者咨詢時,能夠準確解答讀者疑問,幫助讀者解決問題。
另外,原流通部門的館員轉入其他部門,要適應新的服務模式的要求,必須提高專業素質,特別是信息的搜索、整合、過濾等技能,這樣才能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
經過一段時間RFID技術的使用,我們發現大學生讀者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備較高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的群體,基于這個優勢因素,各項服務工作在筆者所在館順利開展,創新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拓展了自習空間,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我們相信,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是未來現代化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是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和文獻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技術手段,將會促進圖書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向人性化服務方面邁進。
[1] 李俊賢.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研究 [J].圖書館管理,2010(1):48-50.
[2] 卞慶祥.RFID系統環境下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創新研究 [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10(4):116-119.
[3] 杜鑫.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流通服務中的實踐與探索 [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2(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