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本報特約記者 盧 昊圍繞日中關系,日本正施展軟硬兩種手段政策。日本首相安倍將于本月21日起進行任內首次訪美之旅,他16日高調宣稱鞏固日美同盟“有利于保衛日本的領海和領土”,被日媒解讀為:首相的講話特別強調日美首腦會談對于日本“捍衛領土主權”的重大意義,盡管沒有明示,但可認為他一定程度上是在就釣魚島問題“發表看法”。在利用日美同盟制衡中國的同時,日本也積極推進重建與華外交對話渠道。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杉山晉輔將于19日訪華。共同社說,除朝核問題外,杉山還將與中方討論雷達事件。 據共同社16日報道,安倍將于21日起訪美,并于22日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安倍16日在自民黨黨內干部會議上表示:“通過這次會談,希望向亞洲各國展示日美同盟已經恢復了緊密的關系,這有利于保衛日本的領海、領土,一定要使會談取得成功。”安倍還在會上強調,今年7月的參議院大選一定要贏,“不然就是死路一條”。日本時事通訊社對此評論說,為實現這一目標,安倍將“穩妥而謹慎”地推動各項政策,在對外方面將立足于強化日美同盟,并借此“針對和壓制”中國的領土和海洋權益要求。 共同社稱,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杉山晉輔將于19日至21日訪問中國。這將是去年11月日中雙方中斷局長級會談以來,日本外務省高官首次訪問北京。報道稱,杉山將與中方就如何應對朝鮮核試驗以及中國海軍“用火控雷達瞄準日艦”一事交換意見。日本新聞網稱,杉山也是日本政府負責釣魚島問題的談判代表,因此這次會談頗受關注。 此外,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15日晚在朝日電視臺呼吁,“應該建立高水平的對話機會,在找到雙方可以達成合意的題目時,雙方努力進行不斷的(政治對話)是必要的。”對此,《公明新聞》認為,山口強調了擴大兩國之間共同利益的重要性。日中友好7個團體日前也表示要為改善日中關系而努力。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加藤弘一表示,“今后要為改善(日中關系)而努力,推進友好事業,鞏固日中關系的基礎。”日中協會會長野田毅稱,“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從未來志向的角度改善雙方之間的關系。” 另據日本《每日新聞》16日報道,日本政府已決定,不對外公布自衛隊“所搜集的、就中方艦船使用火控雷達進行照射的相關證據”。報道援引未具名防衛省官員的話稱,這樣做的理由是,如果公開作為日方指責根據的雷達電波周波數,會“暴露日本的情報收集能力”。報道稱,日本政府判斷認為,美國方面已經接受日本的解釋,認為中國“發起了挑釁”,并且日本就此事進行的對外宣傳也被國際社會“一定程度上接受”,因此沒必要再公開具體證據。 日本《產經新聞》16日稱,日中兩國在東海上“不斷摩擦”使得日本政府內關于迅速成立“日本版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的呼聲相當高,建立這一機構以加強首相官邸領導,實現情報和決策體制“一元化”被認為可以“充分防范中國升級危機的行動”。有人認為,“如果有NSC,中國就不會像現在如此輕易地施壓日本”。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繼續關注日中之間的對峙給兩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據共同社報道,春節長假中國大陸赴日游依然低迷。日本政府觀光局稱,來日的中國游客數自2012年10月起持續同比減少3成以上,中國旅行社因日中關系惡化而中止的赴日游雖已開始重新接受預約,但尚未完全恢復。 日媒還稱,日本企業的并購行動也因中國政府的“有意延遲”而陷入停滯。共同社稱,日本丸紅商社以36億美元收購美國谷物企業Gavilon的行動本應在去年9月完成,然而由于該項收購需要得到中國商務部方面的批準,中方遲遲不作回復,因此收購完成最早也要到今年3月。日本電通、住友商事的對外收購也因此受到影響而不得不延后。日本輿論稱,中方對于歐美企業的相關審批一切如常,而與中國市場有密切聯系的日本企業“似乎因兩國關系的惡化,受到了惡意針對”。▲
環球時報20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