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雖然剛剛落幕的G20會議力圖為美日將引發“匯率戰”的說法滅火,但人們在習慣用地緣政治框架分析國際局勢之外,將從此越來越發現幣緣政治的作用。所謂幣緣,是指國家之間包括其他全球行為體之間圍繞世界貨幣體系形成的關系。它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等級關系——誰控制了世界貨幣體系,誰就控制著資本,誰就控制了世界。這種圍繞貨幣權力的博弈行為就是幣緣政治,與地理因素相比,金融與資本對人們生活、社會治理乃至國際政治的干預要更加直接和有力。在資本之手擺布全球的今天,幣緣政治視角為我們觀察世界提供新的框架——幣緣政治雖不能涵蓋一切,卻是認識一切的關鍵。美歐博弈:幣緣政治基本格局如果以幣緣政治視角鳥瞰全球,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兩個巨大的幣緣圈:一個是以美元綠為基色調的美元幣緣圈,它占有世界經濟總量65%左右的份額,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地區;另一個是以橘紅色的歐元為結算和儲備貨幣的歐元幣緣圈,它大致占世界經濟的25%,主要分布在歐洲大陸和地中海地區。這兩大幣緣圈形成的時間不長,可以說是冷戰的另一個結果。 美國自1944年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后,就不斷利用美元體系侵蝕歐洲國家的利益,引起歐洲各種方式的抗爭,這種抗爭在冷戰結束后日趨活躍。歐洲最終在政治上組建歐盟,在貨幣體系上推出歐元,完成了與美國從“分庭抗禮”到“分灶吃飯”、“各算各賬”的分家過程。在兩個幣緣圈內部,各存在著一個垂直分工體系:頂端是資本國家,有大量金融機構和活躍的資本市場,以提供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為贏利方式;中間層是制造業國家,主要從事制造等實業,靠向其他國家提供制成品為生;而底部則是提供各種初級資源的國家。這種金字塔式的垂直分工結構,體現了世界經濟和政治本質上不平等的權力格局,而兩大幣緣圈之間存在的利益爭奪,占據著當今世界各種矛盾的中心地位。 美歐金融資本集團和國家集團爭奪的核心是金融利益,包括爭取更多國家凈儲蓄的流入,占有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中的更高比例,控制大宗商品定價權等。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它們的爭奪集中體現在如何向對方轉嫁危機。由于全球貨幣利益爭奪具有“零和博弈”特征,你之所失,即我之所得,歐美之間雖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誰也不會輕易服輸、俯首稱臣。美國是亞太“幣緣”高手在傳統跨大西洋同盟解體的同時,正在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太平洋地區也不平靜。過去十年,美國沉溺于“反恐戰爭”,東亞地區則展開了經濟一體化的整合,正在逐步形成涵蓋20億人口、1.2萬億美元貿易量的東亞合作帶。據統計,亞太目前的外匯儲備占世界總儲備的70%,其外匯儲備的70%為美元資產,且貿易、外匯儲備也主要使用美元,對每天都需要數十億凈儲蓄流入的美國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太平洋地區是圍繞美元體系進行資源配置和組織生產的“美元湖”。不過,東亞合作帶的出現,也讓美國擔心會像在歐洲那樣被亞太邊緣化:倘若讓東亞合作帶繼續發展下去,東亞國家在貿易和貨幣領域“脫美元化”的趨勢將繼續強化,那么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地位將大幅降低。這對多年處于財政和貿易雙赤字中的美國,不啻是滅頂之災。然而,美國的實業生產已進入衰退周期,無法用產業經濟鏈條拉動亞太,只能用軍事力量及軟實力、巧實力創造出的“安全議題”來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美國亞洲戰略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保持可控的緊張,既延緩東亞一體化進程,又要延續太平洋“美元湖”穩定。于是我們看到天安艦事件、延坪島炮擊、南海爭端、釣魚島沖突像一個個楔子,精準打入中日韓及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制造分歧與爭端。 我們無法知道2010年來在東亞所發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設計還是順水推舟,或是兩者的結合。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在美國重返亞太后,東亞地區爭端不斷,美國成了搶手的“隔岸平衡者”,而亞洲國家不僅沒有去質疑本該受譴責的美聯儲QE計劃,還在競相購買大量經過“兌水”的美元債券以向美國示好。 幣緣沖突正在激化與歷史上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不同,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元體系的危機,這激化了全球范圍的幣緣政治沖突。以美國推出QE計劃為標志,世界主要央行競相采取寬松政策。歐洲央行于去年9月啟動“無限量收購重債國債務”計劃;美聯儲提出QE4,計劃每年推出1萬億美元的國債;日本央行最近也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這些世界儲備貨幣國家創造的大量貨幣中將有超過90%流向世界貨幣市場,從而帶來全球通脹的壓力;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國家,使制造業國家和資源國家外匯儲備貶值、國家財富被稀釋。這種行為被巴西財長直呼為“貨幣戰爭”。發達國家若繼續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有可能引發世界性通貨膨脹、甚至是惡性通貨膨脹,其后果將摧毀經濟復蘇的嫩芽,再誘發大規模失業。各種因素在失去軌道的過山車上交替運行,完全有可能導致目前的全球體系翻車、解體。屆時制造業國家、資源類國家為了自救,將被迫與金融資本國家脫鉤,拋棄喪失信用的美元、歐元體系,實行實物與資源的交換,世界將重回實物經濟、國別經濟的道路。對于幣緣沖突的前景,美國已高度重視。2009年3月,美國國防部曾舉辦過一次金融戰爭演習,內容就是如何應對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國家脫離美元體系所帶來的沖擊。演習過程顯示,對涉及內亂、糧食暴動、搶掠、難民和整體性崩潰的大混亂,美聯儲沒有答案。演習獲得的啟示是,如果美元完全坍塌,美國還有大量黃金儲備可以依靠,但在事情到了不能控制的程度,五角大樓將被要求以財政部和美聯儲不能做到的方式來恢復秩序。時任美國防長蓋茨在聽取演習簡報后說,這是一次令人眼界大開的經歷。根據500年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規律,每隔百年都有一個積累周期的體系從“實業春天”開始,到金融擴張的“秋天”結束。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主導世界的美元體系已進入“金融秋天”。這意味著,向新體系周期的更迭已然開始:此次危機不僅會調整各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還將確定未來世界體系的主導者。幣緣政治沖突將日趨激化,認清這一趨勢,是中國順利渡過“危機之冬”,開啟下一個“實業春天”的必要條件。▲(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環球時報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