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朝、韓、日、英、德、法記者 程維丹 王剛 李珍 紀雙城 青木 楊明●本報記者 盧長銀 ●盧昊 玉鵬 朝鮮核爆引發的“世界級政治地震”余波未了,歐盟今天公布單獨對朝制裁措施,給即將出爐的聯合國新決議站臺。未來幾天,美國、日本和韓國也將單獨祭出“殺威棒”,用日本媒體的話說就是“給朝鮮最強硬、最嚴厲的約束”。然而,一些西方輿論率先潑上冷水,稱朝鮮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遭受各種制裁,已獲“免疫力”,即使是來自全球“最有分量國家”(美聯社語)的“懲罰”也免不了“失效”,而且會把半島的“核氣球”最終吹爆。這些帶頭制裁的國家樂觀地以為,72個國家的譴責聲明加上更嚴厲制裁,或許能逼拿朝鮮“金鑰匙”的北京加入西方集體制裁的大合唱中。不過,美國布魯金斯協會網站文章稱,這更像“國際社會不知所措的不幸表現”。在首爾國民大學教授安德烈·蘭考夫看來,中國正在“擁核、相對穩定的朝鮮和無核、不穩定的朝鮮之間”做不得已的決定,對北京而言,平壤政權崩潰“比起核冒險更可怕”。日本《產經新聞》17日評論說,中國會給朝鮮一些苦頭,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鞭打,但還不會放棄它。 歐美日韓出臺制裁措施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歐盟外交官告訴英國路透社,歐盟已經就一連串對朝新制裁措施達成共識,18日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將正式予以批準。這名外交官透露,歐盟除了將落實聯合國安理會上個月通過的擴大制裁方案,也將加上自定的一些制裁措施,具體內容包括:禁止成員國與朝鮮公共機構進行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及鉆石的買賣,禁止交易朝鮮新發行的公共債券,禁止朝鮮銀行在歐盟開設新分行,禁止歐洲的銀行到朝鮮開新分行。 這名外交官披露歐盟新制裁內容的當天,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一項兩黨決議,呼吁政府與國際攜手合作,加重對朝鮮制裁。國會議員認為,他們接下來會向奧巴馬施壓,采取新的單方面制裁,懲罰那些處理朝鮮資金的外國銀行。 而對金融和經濟制裁手段,朝鮮半島的另一方韓國已經用了不止一次。據韓國《東亞日報》17日報道,韓國政府考慮在本月25日政權交接之前出臺單獨制裁朝鮮的措施。雖然關于制裁內容目前透露出來的不多,但韓國政府人士表示,主要包括有禁止與朝鮮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與美國機構交易,禁止經停朝鮮港口的船舶停靠等海運制裁等。2010年韓國因懷疑本國“天安”艦被朝擊沉對其制裁。這些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朝鮮船只進入韓國海域,削減邊境貿易,限制韓國人到朝鮮,禁止對朝追加投資,還有禁止奢侈品運往朝鮮。 在朝鮮12日第三次核試驗當天就表示將“率先單獨進行制裁”的日本,已經開始行動。日本《每日新聞》17日稱,日本政府對于在日本的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朝總聯)人員從日本去朝鮮后,再返回日本進行了限制。特別是該聯合會的會長等管理層人士從朝鮮返回日本,都進行了限制。日本已經開始對朝鮮人的銀行賬戶進行監控。日本共同社17日說,日美首腦22日在華盛頓的會談將以朝鮮核試驗作為優先討論的問題。日本《產經新聞》17日的文章認為,在國際社會的全面圍困下,朝鮮的困難局面必然將加劇,不排除其作出讓步姿態。 17日,沉浸在紀念已故領導人金正日誕辰日的朝鮮對制裁未做過多回應。此前,朝中社14日曾發表評論,稱日本的目的在于借機進一步加強同美國的同盟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加快推進軍國化。評論說,朝鮮對待制裁的態度足以說明,這是個不輕易屈服的國家,一個“下定了決心就做”的國家。 “令朝鮮不舒服的不是諸如奢侈品進口方面的制裁,因為這些根本無法威懾其無休止的核試驗。”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約翰·海明斯在CNN上撰文調侃說。美聯社稱,過去10年,世界上最有分量的大國都訴諸制裁,以懲罰朝鮮接二連三的火箭發射和核試驗。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阻止平壤獲得遠程核導彈的發展。不過,這些制裁都未能放慢朝鮮的腳步。法國《十字架報》17日的文章提醒說,安理會已出臺多個針對朝鮮的制裁決議,美、韓、日、歐盟都分別有自己的單方面制裁措施,這些制裁只讓朝鮮經濟和民眾的生活狀況受到很大影響,未能阻止朝鮮繼續推進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美國《環球郵報》說,制裁這條路迄今為止基本沒什么效果。文章引用美國研究人士斯蒂芬·哈迦德的話表示,“如果我們對朝鮮機構或個人目標根本無法有效實施制裁,那么聯合國安理會就新的決議達成共識甚至連發出新的信號都算不上。事實上新的制裁決議會更糟,因為這會讓聯合國的行動流于程式化,削弱我們的可信度。我們不斷畫出紅線,又被迫不斷畫新的紅線。” 日本富士電視臺17日評論稱 ,由于中國傾向對強行進行核試驗的朝鮮予以制裁,預計在安理會發起追加制裁朝鮮的決議通過問題不大,但是有關各國都覺得,朝鮮顯然對國際輿論和每一輪制裁都有了“免疫力”。因為以前朝鮮發射導彈、核試驗后,國際社會都是強烈的制裁聲音,但最后朝鮮還是能“安然度過”,朝鮮將自己的“恐嚇戰術”發揮到極致,使得國際社會有些無可奈何。《柏林日報》說,朝鮮成為核國家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目前,國際社會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給予朝鮮一些好處,換取和平環境。 中國會單邊制裁朝鮮嗎 北京此次對平壤核試的“高調批評”讓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對朝政策的思維正在改變,而外界認為,糧食和能源恰是朝鮮第三次核試后外界希望北京制裁平壤的“命門”。“面對朝鮮很可能遭受的制裁懲罰,中國會加入嗎?”(上接第一版)《華盛頓郵報》試探性地問道。文章認為,即使再不情愿,中國也必須給其盟友“嚴厲的單邊懲罰”。 北京的選項包括,發表強硬聲明,支持聯合國力度更大的制裁措施,和去年12月朝鮮發射火箭后一樣。或者更進一步,減少對平壤的食品和石油援助。美國外交協會亞洲問題專家伊麗莎白·伊考諾美建議,北京可以仿效2003年的做法,“切斷大慶向朝鮮供油的管道”,這些管道為朝鮮提供大部分石油。 “中國和朝鮮:那么近又那么遠。”《今日美國報》17日如此評價中朝關系的現狀。這篇從遼寧丹東發出的報道,一邊描述鴨綠江上被炸毀的鐵橋以及橋的中國這邊懸掛的一幅毛澤東和金日成黑白照片等象征中朝友誼的痕跡,一邊寫道,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朝鮮的半數以上“救命”貨物從丹東進入朝鮮,但兩個盟友的貿易自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以來明顯減少了許多,這是北京向平壤施壓和“憤怒”的表現。同一天,《紐約時報》記者從吉林延吉發回的報道也似乎在驗證同樣的“事實”。這篇題為“部分中國人對是朝鮮最好朋友失望”的文章說,延吉這個距離朝鮮核試地點不到100公里的城市在核試當天床動、茶杯當當響,當地百姓擔心輻射。文章還說,中國官員對金正恩的印象正在變差:他對中國要求其不進行核試的要求嗤之以鼻,對中國的援助也不心存感激。 不過,CNN15日的文章分析說,只要中國援助的火車每天還照常經過鴨綠江,任何制裁無疑都歸于失敗。中國新領導人或許期望和奧巴馬有個“新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華盛頓的戰略關切就自然是中國的。美國企業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林16日對美國《底特律自由郵報》表示,很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學者相信,北京對平壤的實際影響很有限,其他人則認為,北京之所以要維系朝鮮存在,更多出于地緣戰略考慮。美聯社援引一名中國學者的話說,盡管中國會同意聯合國達成的制裁決定,中國采取單邊懲罰措施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朝鮮不顧中國及國際社會堅決反對進行核試驗,中國除了參與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國際制裁,這次有可能史無前例地采取暫時性的單邊制裁措施,比如減少對朝鮮的糧食和石油援助。不過鑒于中朝之間的特殊關系,中國即使采取單邊制裁措施,可能也不會正式對外宣布。 “這次中國仍保持一貫態度,即使朝鮮犯多么大錯誤也不能懲罰過度。”韓國《東亞日報》17日援引該國一名政府高層的話說。文章分析說,手握“關鍵牌”的中國對朝鮮半島政策的主要基調可以歸納為: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半島無核化、擴大在半島內的影響力。中國最看重的是“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這里頭也包含“維持朝鮮現狀,防止其政權崩潰”的戰略思路,繼續以“如果把朝鮮逼向懸崖,朝鮮半島局勢將再次惡化”為由,盡可能降低對朝制裁力度。在《新蘇黎世報》文章看來,對中國而言,隨著朝鮮第三次核試驗的發生,一條紅線逐漸露出端倪:平壤將不能超越紅線而不受懲罰。 朝鮮的繩子無法捆得再緊 即使在因朝鮮核試“承受壓力最大的”韓國,制裁也不是唯一的聲音。17日在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前,部分韓國民眾舉行示威,反對對朝制裁,希望重啟韓朝對話。 美國學者海明斯說,很多觀察人士認為,朝鮮的需要按重要性排列有5個:政權生存、美國接受其為有核國家、美朝和平協定、經濟和貿易發展以及平壤治理下的統一半島。當然,奧巴馬團隊一定知道“挑釁周期”:不管朝鮮做出任何挑釁,6個月內美國及其盟友還是要和朝鮮走到談判桌前。 朝核問題怎么繼續往下走?《柏林日報》的態度有些悲觀。文章說,承認朝鮮成為有核國家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目前,國際社會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胡蘿卜加大棒,給予朝鮮一些好處,換取和平的環境。布魯金斯協會網站文章建議說,朝鮮已經展示給外界,其受到制裁時會更強硬而不是退步。任何超出當前水平的額外聯合國制裁可以是臨時性的。可以把這種新的制裁措施設計為2年期內朝鮮不再核試就自動解除的模式。如果朝鮮再進行核試,那么這種新的制裁措施就會自動啟動并持續2年或三四年,這樣也免得讓這種新方法看上去太軟弱仁慈。這種方法或許更好跟北京談判,也會給金正恩這個年輕的新領導人一個機會,讓他自己評估一下采取敵對立場到底值不值,同時我們自己也不至于陷入持續與金正恩搞敵對的局面中。▲
● 本報駐朝、韓、日、英、德、法記者 程維丹 王剛 李珍 紀雙城 青木 楊明●本報記者 盧長銀 ●盧昊 玉鵬圖片說明:據美媒報道,兩架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本月12日曾抵近美太平洋關島基地飛行。主圖為美國空軍飛行編隊在關島進行演習的資料圖片。小圖為俄圖-95轟炸機。 朝鮮核爆引發的“世界級政治地震”余波未了,歐盟今天公布單獨對朝制裁措施,給即將出爐的聯合國新決議站臺。未來幾天,美國、日本和韓國也將單獨祭出“殺威棒”,用日本媒體的話說就是“給朝鮮最強硬、最嚴厲的約束”。然而,一些西方輿論率先潑上冷水,稱朝鮮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遭受各種制裁,已獲“免疫力”,即使是來自全球“最有分量國家”(美聯社語)的“懲罰”也免不了“失效”,而且會把半島的“核氣球”最終吹爆。這些帶頭制裁的國家樂觀地以為,72個國家的譴責聲明加上更嚴厲制裁,或許能逼拿朝鮮“金鑰匙”的北京加入西方集體制裁的大合唱中。不過,美國布魯金斯協會網站文章稱,這更像“國際社會不知所措的不幸表現”。在首爾國民大學教授安德烈·蘭考夫看來,中國正在“擁核、相對穩定的朝鮮和無核、不穩定的朝鮮之間”做不得已的決定,對北京而言,平壤政權崩潰“比起核冒險更可怕”。日本《產經新聞》17日評論說,中國會給朝鮮一些苦頭,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鞭打,但還不會放棄它。 歐美日韓出臺制裁措施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歐盟外交官告訴英國路透社,歐盟已經就一連串對朝新制裁措施達成共識,18日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將正式予以批準。這名外交官透露,歐盟除了將落實聯合國安理會上個月通過的擴大制裁方案,也將加上自定的一些制裁措施,具體內容包括:禁止成員國與朝鮮公共機構進行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及鉆石的買賣,禁止交易朝鮮新發行的公共債券,禁止朝鮮銀行在歐盟開設新分行,禁止歐洲的銀行到朝鮮開新分行。 這名外交官披露歐盟新制裁內容的當天,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一項兩黨決議,呼吁政府與國際攜手合作,加重對朝鮮制裁。國會議員認為,他們接下來會向奧巴馬施壓,采取新的單方面制裁,懲罰那些處理朝鮮資金的外國銀行。 而對金融和經濟制裁手段,朝鮮半島的另一方韓國已經用了不止一次。據韓國《東亞日報》17日報道,韓國政府考慮在本月25日政權交接之前出臺單獨制裁朝鮮的措施。雖然關于制裁內容目前透露出來的不多,但韓國政府人士表示,主要包括有禁止與朝鮮有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與美國機構交易,禁止經停朝鮮港口的船舶停靠等海運制裁等。2010年韓國因懷疑本國“天安”艦被朝擊沉對其制裁。這些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朝鮮船只進入韓國海域,削減邊境貿易,限制韓國人到朝鮮,禁止對朝追加投資,還有禁止奢侈品運往朝鮮。 在朝鮮12日第三次核試驗當天就表示將“率先單獨進行制裁”的日本,已經開始行動。日本《每日新聞》17日稱,日本政府對于在日本的朝鮮人總聯合會(簡稱朝總聯)人員從日本去朝鮮后,再返回日本進行了限制。特別是該聯合會的會長等管理層人士從朝鮮返回日本,都進行了限制。日本已經開始對朝鮮人的銀行賬戶進行監控。日本共同社17日說,日美首腦22日在華盛頓的會談將以朝鮮核試驗作為優先討論的問題。日本《產經新聞》17日的文章認為,在國際社會的全面圍困下,朝鮮的困難局面必然將加劇,不排除其作出讓步姿態。 17日,沉浸在紀念已故領導人金正日誕辰日的朝鮮對制裁未做過多回應。此前,朝中社14日曾發表評論,稱日本的目的在于借機進一步加強同美國的同盟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加快推進軍國化。評論說,朝鮮對待制裁的態度足以說明,這是個不輕易屈服的國家,一個“下定了決心就做”的國家。 “令朝鮮不舒服的不是諸如奢侈品進口方面的制裁,因為這些根本無法威懾其無休止的核試驗。”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約翰·海明斯在CNN上撰文調侃說。美聯社稱,過去10年,世界上最有分量的大國都訴諸制裁,以懲罰朝鮮接二連三的火箭發射和核試驗。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阻止平壤獲得遠程核導彈的發展。不過,這些制裁都未能放慢朝鮮的腳步。法國《十字架報》17日的文章提醒說,安理會已出臺多個針對朝鮮的制裁決議,美、韓、日、歐盟都分別有自己的單方面制裁措施,這些制裁只讓朝鮮經濟和民眾的生活狀況受到很大影響,未能阻止朝鮮繼續推進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美國《環球郵報》說,制裁這條路迄今為止基本沒什么效果。文章引用美國研究人士斯蒂芬·哈迦德的話表示,“如果我們對朝鮮機構或個人目標根本無法有效實施制裁,那么聯合國安理會就新的決議達成共識甚至連發出新的信號都算不上。事實上新的制裁決議會更糟,因為這會讓聯合國的行動流于程式化,削弱我們的可信度。我們不斷畫出紅線,又被迫不斷畫新的紅線。” 日本富士電視臺17日評論稱 ,由于中國傾向對強行進行核試驗的朝鮮予以制裁,預計在安理會發起追加制裁朝鮮的決議通過問題不大,但是有關各國都覺得,朝鮮顯然對國際輿論和每一輪制裁都有了“免疫力”。因為以前朝鮮發射導彈、核試驗后,國際社會都是強烈的制裁聲音,但最后朝鮮還是能“安然度過”,朝鮮將自己的“恐嚇戰術”發揮到極致,使得國際社會有些無可奈何。《柏林日報》說,朝鮮成為核國家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目前,國際社會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手段,給予朝鮮一些好處,換取和平環境。 中國會單邊制裁朝鮮嗎 北京此次對平壤核試的“高調批評”讓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對朝政策的思維正在改變,而外界認為,糧食和能源恰是朝鮮第三次核試后外界希望北京制裁平壤的“命門”。“面對朝鮮很可能遭受的制裁懲罰,中國會加入嗎?”(上接第一版)《華盛頓郵報》試探性地問道。文章認為,即使再不情愿,中國也必須給其盟友“嚴厲的單邊懲罰”。 北京的選項包括,發表強硬聲明,支持聯合國力度更大的制裁措施,和去年12月朝鮮發射火箭后一樣。或者更進一步,減少對平壤的食品和石油援助。美國外交協會亞洲問題專家伊麗莎白·伊考諾美建議,北京可以仿效2003年的做法,“切斷大慶向朝鮮供油的管道”,這些管道為朝鮮提供大部分石油。 “中國和朝鮮:那么近又那么遠。”《今日美國報》17日如此評價中朝關系的現狀。這篇從遼寧丹東發出的報道,一邊描述鴨綠江上被炸毀的鐵橋以及橋的中國這邊懸掛的一幅毛澤東和金日成黑白照片等象征中朝友誼的痕跡,一邊寫道,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朝鮮的半數以上“救命”貨物從丹東進入朝鮮,但兩個盟友的貿易自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以來明顯減少了許多,這是北京向平壤施壓和“憤怒”的表現。同一天,《紐約時報》記者從吉林延吉發回的報道也似乎在驗證同樣的“事實”。這篇題為“部分中國人對是朝鮮最好朋友失望”的文章說,延吉這個距離朝鮮核試地點不到100公里的城市在核試當天床動、茶杯當當響,當地百姓擔心輻射。文章還說,中國官員對金正恩的印象正在變差:他對中國要求其不進行核試的要求嗤之以鼻,對中國的援助也不心存感激。 不過,CNN15日的文章分析說,只要中國援助的火車每天還照常經過鴨綠江,任何制裁無疑都歸于失敗。中國新領導人或許期望和奧巴馬有個“新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華盛頓的戰略關切就自然是中國的。美國企業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林16日對美國《底特律自由郵報》表示,很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學者相信,北京對平壤的實際影響很有限,其他人則認為,北京之所以要維系朝鮮存在,更多出于地緣戰略考慮。美聯社援引一名中國學者的話說,盡管中國會同意聯合國達成的制裁決定,中國采取單邊懲罰措施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17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朝鮮不顧中國及國際社會堅決反對進行核試驗,中國除了參與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國際制裁,這次有可能史無前例地采取暫時性的單邊制裁措施,比如減少對朝鮮的糧食和石油援助。不過鑒于中朝之間的特殊關系,中國即使采取單邊制裁措施,可能也不會正式對外宣布。 “這次中國仍保持一貫態度,即使朝鮮犯多么大錯誤也不能懲罰過度。”韓國《東亞日報》17日援引該國一名政府高層的話說。文章分析說,手握“關鍵牌”的中國對朝鮮半島政策的主要基調可以歸納為: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半島無核化、擴大在半島內的影響力。中國最看重的是“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這里頭也包含“維持朝鮮現狀,防止其政權崩潰”的戰略思路,繼續以“如果把朝鮮逼向懸崖,朝鮮半島局勢將再次惡化”為由,盡可能降低對朝制裁力度。在《新蘇黎世報》文章看來,對中國而言,隨著朝鮮第三次核試驗的發生,一條紅線逐漸露出端倪:平壤將不能超越紅線而不受懲罰。 朝鮮的繩子無法捆得再緊 即使在因朝鮮核試“承受壓力最大的”韓國,制裁也不是唯一的聲音。17日在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前,部分韓國民眾舉行示威,反對對朝制裁,希望重啟韓朝對話。 美國學者海明斯說,很多觀察人士認為,朝鮮的需要按重要性排列有5個:政權生存、美國接受其為有核國家、美朝和平協定、經濟和貿易發展以及平壤治理下的統一半島。當然,奧巴馬團隊一定知道“挑釁周期”:不管朝鮮做出任何挑釁,6個月內美國及其盟友還是要和朝鮮走到談判桌前。 朝核問題怎么繼續往下走?《柏林日報》的態度有些悲觀。文章說,承認朝鮮成為有核國家也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目前,國際社會最可行的辦法還是胡蘿卜加大棒,給予朝鮮一些好處,換取和平的環境。布魯金斯協會網站文章建議說,朝鮮已經展示給外界,其受到制裁時會更強硬而不是退步。任何超出當前水平的額外聯合國制裁可以是臨時性的。可以把這種新的制裁措施設計為2年期內朝鮮不再核試就自動解除的模式。如果朝鮮再進行核試,那么這種新的制裁措施就會自動啟動并持續2年或三四年,這樣也免得讓這種新方法看上去太軟弱仁慈。這種方法或許更好跟北京談判,也會給金正恩這個年輕的新領導人一個機會,讓他自己評估一下采取敵對立場到底值不值,同時我們自己也不至于陷入持續與金正恩搞敵對的局面中。▲
環球時報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