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蘭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3)
目前關于民辦幼兒園的概念尚無權威的定義,但根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定義可以推論,民辦幼兒園是指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yè)組織以外的各種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自籌資金,依照規(guī)定設立的實施幼兒教育的教育機構。也就是說民辦幼兒園=社會力量辦園-國有企事業(yè)組織辦園。???
國家辦園是幼兒園的主導,而民辦幼兒園將發(fā)展成為幼兒園的主體,這本身符合世界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潮流。隨著經濟發(fā)展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迎來了學前教育的春天,民辦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呈現出勃勃生機。在民辦幼兒園大力發(fā)展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分析“長”與“短”,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政策方面,國家大力鼓勵、支持民辦園的發(fā)展,相繼推出一系列支持性措施。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規(guī)定“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從大的方針政策上支持、鼓勵民辦幼兒園的發(fā)展,提升了社會各界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和信心。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又為規(guī)范民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使民辦幼兒教育有法可依。2010年《教育規(guī)劃綱要》第三章是專章部署學前教育的,這在我們國家級的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還是第一次,其中第六條提出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fā)展學前教育,再次提升了社會力量參與辦園的積極性。2010年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通過保證合理用地、減免稅費等方式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保證其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資格認定等方面與公辦園具有同等地位,為民辦幼兒園提供了支持性環(huán)境和公平競爭的機會。
但是對于民辦幼兒園在發(fā)展中仍然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更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指導較少,鮮有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文件和本地情況制定針對民辦園的制度法規(guī)。
民辦幼兒園在管理方面存在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自主管理,體制靈活,擁有更多自主權。一些大型民辦幼教集團引進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制定了標準化管理工具,實施品牌戰(zhàn)略和連鎖經營提升幼兒園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幼兒園的形象設計和宣傳(如設計徽標 、園服、園歌等這些社會識別系統(tǒng),以及幼兒園的園報、網站等宣傳陣地,利用新聞媒介進行對外的形象宣傳)達到增強社會影響力、強化辦園優(yōu)勢的目標。在高標準地打造幼兒園外在形象的同時,依靠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實現幼兒園綜合實力的提升,增強市場競爭力。
但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參差不齊,不乏科學管理水平低下的園所,政府監(jiān)管的缺位加劇了其混亂、效益低下的狀況。由于管理不善,問題層出不窮,社會影響較差,許多中小民辦幼兒園在市場競爭中迅速倒閉。更有甚者,少數辦園者指導思想不夠端正,把辦幼兒園僅僅當做賺錢途徑,想盡辦法節(jié)約開支,聚攏錢財,缺乏從事教育事業(yè)應有的社會良知和道德情操,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不但毀壞民辦幼兒園的名聲,辱沒家長對民辦幼兒園的信任,而且成為民辦幼兒園發(fā)展的毒瘤,阻礙其整體健康發(fā)展。
民辦幼兒園采用獨資、合資、股份制等形式,融資渠道更為靈活。在政府大力支持民辦園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一些實質性的優(yōu)惠措施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民辦園的資金緊張,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在資金使用方面,民辦園由于自負盈虧,實行成本核算,善于開源節(jié)流,辦園效益較高。
但與公辦幼兒園相比,民辦幼兒園沒有政府財政的支持,全靠經營收入支撐,又面臨市場價格競爭,勢必導致一些園所資金緊張,甚至虧損倒閉。
與公辦幼兒園相比,民辦園的教師隊伍更為年輕化。年輕教師有活力,教育觀念較新,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改革的精神和魄力。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使得民辦園教師積極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
但民辦園教師較公辦園教師學歷層次低,年輕教師多,缺乏教育經驗,且流動性大。民辦園周到的服務,如園車接送、全托班、寒暑假班等必然會使教師的工作量增加,工作壓力增大。加之社會地位低、薪資低、缺乏保障和職業(yè)幸福感、心理壓力大等因素,教師流動較大。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不但不利于教育質量和家長滿意度的提高,而且加劇了民辦園的辦園成本。長期的教師招聘和新師培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教師的流失又使民辦園的培訓投入付之東流,降低管理者對師資培訓的熱情。
教育質量是幼兒園的生命線,與教育質量息息相關的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院校學習往往不能滿足幼兒園一線的教學、科研需求,因此幼兒園更加重視師資培訓,除了新師入職培訓以外,更是對在職教師進行常規(guī)性的培訓。民辦園也深諳此道,一些大型民辦幼教集團集教學、研發(fā)、培訓等為一體,聘請專家團隊指導,將培訓常態(tài)化。如今政府也更加注重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向民辦園敞開大門的培訓越來越多,越來越適應需求,如福建省開展的“公帶民”系列活動。
但一些實力較弱的民辦幼兒園為節(jié)省開支或考慮到教師流動性大、不重視,較少對教師進行培訓,也較少派教師外出參觀學習、交流,或者培訓無效,缺乏考核評價,或者培訓目的性、針對性不強,盲目求醫(yī),凡是培訓皆參加,造成資源浪費、教師工作量的加大與反感情緒的滋生。
市場上學前教育課程門類繁多,有從國外引進的,有國內開發(fā)的,為幼兒園選擇提供了多樣的可能。民辦幼兒園根據市場需求,創(chuàng)辦特色幼兒園,引進不少特色課程,如奧爾夫音樂課程、蒙臺梭利課程、藝術課程、美術課程、數理邏輯課程、雙語課程等,使幼兒園課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家長和幼兒的需求。
但一些特色課程是為吸引家長及盈利而生,缺乏對課程的實質性理解與掌握,課程安排流于形式。還有些特色課程出現小學化傾向,不合理的安排、多類課程的累加或盲目迎合家長需求,加重了教師和孩子的負擔。
幼兒園資源不足、公辦園不足、服務周到等原因為民辦園提供了豐富的生源和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加之社會及家長對民辦園認可度的提高,民辦園的生源量有了很大提高。
但由于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民辦園之間往往會發(fā)生搶生源大戰(zhàn)。開學前幾個月就通過大力宣傳、優(yōu)惠報名、提前開學等措施搶生源,宣傳中不乏有不實之言。很多民辦園將生源與教師收入掛鉤,使得教師工作壓力增大,教師流失嚴重,成為民辦園發(fā)展的頑癥。另外,由于具有更多的選擇性等原因,民辦園的生源流動性較大,加劇生源大戰(zhàn)的同時,不利于教育的持續(xù)。
民辦園以其周到的服務吸引家長,如隨到隨學、園車接送、延長在園時間、全托班、寒暑假班等,為家長解決了后顧之憂,提高了民辦園的社會聲譽。另外,新辦的民辦園教學設施設備一流,為良好的教育服務質量提供了前提保障。但在服務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如園車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教師負擔重等,導致生源流失、教師流失率高、流動性大。
與公辦園“入園難”相比,民辦園入園門檻低,不需繳納高額的“贊助費”,收費透明。由于沒有國家財政的支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化運營使得民辦園收費必然高于同等級的公辦園,有的甚至是公辦園的幾倍、十幾倍。這不僅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而且加劇了“入園貴”的現象。另外,民辦幼兒園兩級分化明顯,天價的貴族幼兒園和一些無證廉價幼兒園并行,導致貴族幼兒園上不起,廉價幼兒園不敢上的尷尬。物價上漲與通脹壓力使民辦園經營成本增加,相繼漲價,這使民辦園在收費方面處于競爭的劣勢地位。
面對民辦幼兒園的“長”與“短”,找清問題所在即可迎刃而解。綜觀民辦園的優(yōu)勢與劣勢,民辦園要取得健康、良好的發(fā)展需要各方面的綜合努力。
首先,政府應理清職能,實現職能轉變,成為宏觀的指導者與監(jiān)督者,而不是干涉幼兒教育機構能自主決策的微觀領域,如:辦園方向、課程方案、招生計劃、收費標準等。???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學前教育辦學,民辦園數量越來越多,政府應該給予更為具體的政策支持,保障民辦幼兒園健康發(fā)展。美好的愿景是地方政府規(guī)范對民辦園的管理、完善評估體系、給予資助,形成政府主導與民辦園充分自治的權利制衡局面。個別省份已試點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政府給予撥款,但仍然不包括民辦園。
其次,民辦園創(chuàng)辦者應端正思想,認識到辦園不僅僅是賺取利潤的商業(yè)活動,更是一項高尚的教育事業(yè),是服務社會的活動。管理者應完善幼兒園內部的管理機制,學習科學的管理經驗???;通過創(chuàng)建學習型園所、采用“行動教育”和“專家指導”等途徑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園所教育質量,增加家長對于民辦園的信任和支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研訓一體化的培養(yǎng)計劃等多種手段,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學科帶頭人和研究型的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有所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另外,要通過提供晉升機會、增加教師收入、減輕工作負擔、創(chuàng)建和諧人際關系及工作環(huán)境等途徑穩(wěn)定教師隊伍;繼續(xù)發(fā)揮民辦園服務周到、特色辦園等有利競爭條件,努力為家長和孩子服務,取得更高的社會聲譽。
再次,社會及家長要充分認識民辦園的地位和作用,對民辦園的發(fā)展給予支持。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不以“公”或“民”來進行簡單判斷,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區(qū)別對待民辦園,為民辦園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同時,對于民辦園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而不是簡單曝光、粗暴攻擊等處理方式。
只有多方共同參與、支持,民辦園才能揚長補短,發(fā)揮政策、資金、管理、家長服務等方面的優(yōu)勢,彌補社會支持、師資、生源等方面的不足,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成為學前教育的一支重要隊伍,更好地為社會、家長和孩子服務。
[1]王雯.我國民辦幼兒園教育發(fā)展的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
[2]喬梁.我國社會轉型中民辦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政府職能轉化問題的研究-社會正義視野[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3]陶金玲.私營幼兒園的問題與對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