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蘭,許正強,王富倉
(1.蘭州市植物園,甘肅 蘭州 730070;2.蘭州市五泉山公園,甘肅 蘭州 730020)
隨著蘭州經濟的飛躍發展,省市兩級政府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在蘭州市城市建設中把綠化和生態建設擺在了突出的位置[1],促進了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在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過程中,蘭州市加大了城市園林綠化的投資力度,初步建成了南北兩山綠化與城市綠地相呼應的大綠化體系,構造了以黃河、城市人工水面、濕地互為補充的城市水系,形成了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并重的格局,使大氣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自然生態環境逐步好轉。截至2007年底,蘭州市城市綠地率達到31.28%,綠化覆蓋率達到27.5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89m2[2]。但在高密度的人居生活環境中如何充分利用綠地、豐富綠化品種、增加城市綠化總量,提高園林綠化景觀檔次,縮小蘭州綠化現狀與國家園林城市要求的指標的差距,特別是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則是擺在園林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兩山夾一河”的地貌及城市沿黃河階地組團式布局,形成了蘭州獨特的綠化結構。兩山構成蘭州市的城市屏障和環境大背景,也限制了城市向外拓展的空間,使生態環境的壓力隨著人口的增加而急劇上升。兩山之間的階地部分是主城區,主城區的道路、河道、機關單位、居住小區均有綠地,隨著建設用地的日益緊張,拓展為綠地的空間逐漸變小,新增綠地的成本變高,難度加大。現有的城區綠地就成為城市美化的重頭戲,成為精品園林成果的展示區。
受大陸性干旱氣候的影響,地處河谷盆地的蘭州市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3倍,雖然黃河穿城而過,但由于南北兩山幾乎沒有天然水源,山地與黃河的相對高差較大,人工提灌成本過高,導致綠化和養護成本偏高。南北兩山綠化經政府多年投資,在宜林區域建立了生態防護林,使南北兩山綠化覆蓋率有了大幅的提升。但在非宜林區域由于坡度大、土層薄,甚至只有巖石分化的堆積物,只能撂荒。這部分撂荒地面積較大,成為蘭州市南北兩山綠化的難點部位。
經過多年投入綠化效果仍然不明顯的地方,都是綠化的難點部位,其立地自然條件差,與正常的城市綠化不完全一樣,對綠化配置方式和先鋒樹種要求高,不轉換思路,推廣新的植物品種和綠化配置方式,就難以取得明顯的成效。
藤本植物具有節約用地、便于造型、擴張覆蓋能力強等特點[3],生態效益明顯,它們在缺地、缺水的蘭州市提高綠化覆蓋率,營造地方特色景觀上有明顯的優勢。
在城區應用藤本植物造景綠化,能夠較好地化解綠化用地與市民活動爭地的矛盾,獲得較高的生態效益。大面積的草坪和密植的灌木,豐富了城市的色彩,增加了綠視率,但生長期的密植灌木,僅僅外層3~9 cm的枝條生有葉片,內堂枝條因過度遮蔭而禿裸,生態效益較差。藤本植物只要有一個籬笆、棚架和0.25m2(0.5m×0.5m)橫斷面的種植槽,就能完成對綠化對象的覆蓋,在空間狹小,用地緊張的城市中心,充分利用犄角旮旯土地“見縫插綠”,可豐富城市綠面景觀,實現綠化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在城市綠化建設中,充分利用藤本植物枝條柔軟的特點建造異形攀附架,并與各種園林小區相結合,可有效營造地方特色景觀,使整個城市更自然更活潑的植物雕塑,而不是殘酷修剪,高強度管理,違背植物生長規律的造型植物。只要網架造型新穎,栽植方式合理且養護得當,藤本植物可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綠化景觀。
蘭州市常見的藤本植物根據使用地點的不同,可分為室內綠化材料、室外綠化材料和荒山綠化材料。室內綠化藤本植物有凌霄、常春藤等;室外主要有地錦、紫藤、南蛇藤、扶芳藤、藤本月季、牽牛、豆角、葫蘆、蔦蘿、啤酒花等;適宜荒山綠化的材料有薔薇、山蕎麥、金銀花、鐵線蓮、鵝絨藤、葡萄等。它們適應力強,分布廣泛,管理方便,易于推廣。
目前,蘭州市藤本植物利用比較廣泛,以室外綠化為主。從攀附在家庭陽臺上的牽?;?,庭院內的紫藤、葡萄架,黃河河堤的五葉地錦,農家樂小院的豆角、絲瓜涼棚到綠化山體崖坎的山蕎麥,均能看到藤本植物的身影。經調查,蘭州市常見的藤本植物應用模式有懸垂式、蓬架式、欄桿式、橋柱綠化、荒山陡坡崖坎綠化等。
3.2.1 懸垂式 比較成功的例子有小西湖立交橋面欄板、安寧學生城樓頂、西關什字農牧大廈綠化。在樓頂、大堂玄關或高架立交橋欄板內側懸掛種植槽,栽植藤本植物,使藤蔓下垂,隨風搖曳,形成獨特的植物景觀。
3.2.2 蓬架式 蓬架式栽植藤本植物不光可以觀賞,還可以收獲部分瓜果蔬菜。其應用最為廣泛,較大的庭院和農家樂小院幾乎都采用這種模式。在蓬架兩側種植啤酒花、紫藤、葡萄、藤本月季、豆角、葫蘆、牽牛、蔦蘿等攀援植物覆蓋蓬架,形成綠廊或花廊,供人們觀果賞花,休閑納涼。
3.2.3 橋柱綠化 如解放門立交橋、銀灘大橋、小西湖黃河大橋橋柱的綠化[4]。在立交橋柱四周種植牽?;?、蔦蘿、地錦等質地纖細、攀附能力強的藤本植物,讓植物靠吸盤或卷須牽拉于立柱上的鐵絲生長,改善橋下環境。
3.2.4 欄桿式 在公園、街道和居住小區等地,都有高低不等的欄桿,都可種植地錦、紫藤、扶芳藤、藤本月季、豆角、葫蘆、牽牛、蔦蘿、啤酒花。
3.2.5 荒山陡坡崖坎綠化 白塔山、徐家山、五泉山、仁壽山的上山步道旁和崖坎綠化、黃河河堤綠化均是這種方式,很有推廣前途。利用葡萄、地錦、薔薇、紫藤、扶芳藤、藤本月季、山蕎麥、金銀花、鐵線蓮、鵝絨藤等攀援植物覆蓋崖坎陡坡,達到美化和保護并重的目的。
城區可根據藤本植物易于造型的特點建造異形攀附架,推廣藤本植物立體綠化,營造地方特色景觀。獨特的植物造型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如果數量足夠的話,將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藤本植物的造型,取決于植物攀附支架的形狀和養護管理水平。如龍源的花架,將支架制成卡通動物形象天鵝、大象、長頸鹿等,或者做成字母形狀,用攀援植物覆蓋,能使人們耳目一新,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
對南北兩山缺水、缺土的宜林荒坡區,采用帶大容器成叢移栽藤本植物,可提高荒坡區植被覆蓋率。南北兩山堆積巖石分化物的坡地和大量的采石場嚴重缺水、土壤極少,幾乎寸草不生,呈現礫石戈壁灘景觀,是綠化治理的難點。種草或種樹,需要換土的數量大,成本高,操作難度大。根據藤本植物擴張覆蓋能力強的特點,用大容器成叢栽植的藤本植物,綠化兩山堆積巖石分化物的坡地,可破解南北兩山綠化難點。大容器成叢栽植的藤本植物,只需更換0.125m3(0.5m×0.5m×0.5m)的土壤,藤本植物的莖長平均按照2.5m計算,1叢五葉地錦或山蕎麥等藤本植物就可以綠化覆蓋6.25m2,是換土面積的25倍,綠化投入和綠化效果的性價比遠遠高于喬木和草坪。帶容器成叢移栽,可以充分利用容器對盆土和水分的約束,非常適合堆積巖分化物的坡地綠化。
建立藤本植物造景示范園,可直觀地展示藤本植物的綠化效果和技術要點,推動藤本植物應用。同時一方面要研究藤本植物垂直綠化時所需要的施肥、供水、密度、支撐、修剪、牽引等技術,為藤本植物推廣提供技術保障;另一方面應批量擴繁藤本植物,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苗源。
[1] 楊治宙.淺議經濟林樹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 .甘肅農業科技,2011(7):61-62.
[2] 李 權.蘭州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報告[R].2008.
[3] 張建國,劉 萍,李志強.垂直綠化染綠“水泥森林”[J]. 中國花卉園藝,2004(4):38-40.
[4] 許正強,吳永華,楊永華.蘭州市立交橋橋體綠化實驗[J]. 草原與草坪,2007(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