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黃山伐韓國《朝鮮日報》18日披露,朝鮮曾在第三次核試驗前一天進行KN-08型洲際導彈發動機的燃燒試驗。該導彈在去年4月15日的閱兵式上首度公開,當時韓國曾懷疑它是紙糊的“假導彈”,目的是“戰略欺騙”,但此次發動機試驗證明其確實存在。時值外界盛傳朝鮮準備繼續試射導彈和進行核試驗,這種能公路機動、隱蔽性極強的洲際導彈取得的任何技術進步都足以讓美韓緊張。 韓國政府官員稱,朝鮮在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發射場進行KN-08導彈的發動機燃燒試驗(即引擎試車),朝鮮可能仍面臨一些技術問題,短期內尚難進行真正的導彈“全要素發射試驗”。韓國軍方表示,朝鮮似乎將導彈試車當做“政治施壓”的手段,故意在美國KH-11偵察衛星經過東倉里上空的時段進行試驗,顯示致力于發展洲際導彈的決心。此前韓國《東亞日報》曾透露,KN-08系朝鮮自主開發的導彈,開發時間大致從2009年開始,2011年末加快研發步伐并進行火箭發動機地面試車。但韓國掌握的信息是:從2011年到2012年2月,朝鮮進行過四次KN-08導彈發動機試車,均發生爆炸事故。 韓國專家認為,KN-08洲際導彈長約18米,比朝軍已經實戰部署的“舞水端”導彈(射程2500-3500公里)約長出1.5倍,直徑也增粗50厘米。與只有一級火箭的“舞水端”導彈相比,KN-08導彈采用多級固體火箭推進,射程應在5000-6000公里之間,若從東倉里發射,它有能力覆蓋美國屬地關島及其盟國澳大利亞。報道還說,KN-08導彈可搭載于機動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上作戰,KN-08導彈發射車與俄戰略火箭兵所用的“白楊-M”導彈發射車類似。 韓國軍方推測,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第三次核試驗通過制裁決議,朝鮮可能以試射KN-08洲際導彈以示對抗。但多數西方學者認為,洲際導彈要經過產品設計、樣機試制、樣機試驗、改進定型和批量生產等幾個階段,綜合當前與KN-08相關的信息來看,它至多處于樣機試制階段,大量關鍵系統的技術可靠性尚有待試驗確認,“除非朝鮮不顧忌技術風險,執意進行‘缺乏保障的導彈試射”。鑒于固體導彈準備時間、維護簡單的優勢,再加上機動發射導彈裝載在發射車上隨時移動,發射后可以立即隱蔽,因此探測和破壞難度更大,非常具有威脅。韓軍人士稱,一旦KN-08導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朝鮮人民軍會迅速放棄采用液體燃料的中遠程導彈,實現導彈部隊技術升級。 據韓國《統一新聞》報道,KN-08現由朝鮮戰略火箭軍(對外稱“第842部隊”)管制。韓國情報部門透露,朝鮮于今年1月初開始的大規模冬季機動演練中,KN-8導彈的機動發射車就罕見參演,為避免美韓監聽,朝軍導彈部隊嚴格無線電靜默。 鑒于朝鮮積極試驗KN-08洲際導彈并實戰化部署其他機動發射彈道導彈,美韓開始認真評估朝鮮是否具備“戰略威脅”的能力。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稱,朝鮮軍需工業具備月產4-5枚“華城-6”號近程戰術導彈的能力,但它只能覆蓋韓國全境,至于射程更遠的“勞動-1號”、“舞水端”乃至KN-8導彈的生產情況則缺乏情報資料支撐。當前,美韓最關注的是朝鮮洲際導彈的進展。韓國國軍機務司令部認為,洲際導彈的一級和二級火箭決定導彈的推力和飛行距離,只有三級火箭才能確保戰斗部進出大氣層,最終射向目標,如何使三級火箭在準確的時間節點實現分離,相當考驗一國的科研水平。韓軍基于朝鮮成功發射“銀河-3號”三級運載火箭的先例推測,朝鮮已掌握多級火箭分離技術,可為洲際導彈提供較為成熟的推進裝置,但KN-08終歸未進行實彈發射,想要真正形成戰略威懾力,必須實施“全要素發射”,但這會受到巨大的國際壓力。▲
環球時報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