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玉蘭 (陜西省神木縣醫院婦產科,陜西 神木 719300)
孕產婦在經過懷孕、分娩、產褥期、哺乳、照料嬰兒等一系列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在妊娠的婦女中焦慮抑郁情緒是最為常見的狀況,特別是在孕晚期,往往繁盛的概率會更高[1-2]。筆者通過對產婦產后進行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問卷、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調查來幫助分析產婦出現這一心理狀況的原因,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產科分娩的初產婦150例,所取對象既無精神病史也無心理障礙,身體正常,自愿參加。年齡21~36歲,平均27歲;職業:腦力勞動者95例,體力勞動者55例;文化程度:初中32例,高中43例,大專37例,本科38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者96例,1 000元以上者54例;城市戶口為100例,農村戶口為50例。
1.2 調查方法:問卷由護理人員發放,征求被調查者的同意后簽字,向其說明問卷調查的意義和問卷調查的內容、要求,產婦在相應的答案后面打“√”當場收回。發放問卷表160份,收回的有效問卷調查150份。
2.1 調查結果:對于所得到的問卷調查,采用SPSS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對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產后焦慮抑郁量表結果表明:150例產婦中焦慮分值在6以上的有105例,抑郁分值在6以上的有45例,62.5%的產婦出現焦慮的情緒反應,24.0%的產婦出現了抑郁情緒反應。
2.2 產后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按不同因素分組,比較焦慮抑郁分值的差異。從統計結果中可知,與孕產期焦慮相關的因素是:既往史、目前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嬰兒性別、嬰兒健康狀況、本人及家人盼望的嬰兒性別、對醫護人員技術及服務態度的滿意程度,其中分娩安全和擔憂孩子患遺傳性疾病是孕期焦慮情緒的主要危險因素。與孕期抑郁情緒相關的因素有:既往史、目前年齡、文化程度、嬰兒喂養、嬰兒健康以及營養問題;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主要有:產后出血、產后有無疾病的出現、飲食、休息以及家人的照顧、孩子情況等。
3.1 影響孕產婦產生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分析:焦慮、抑郁是心理應激最常見的反應,過度的焦慮抑郁會使人喪失斗志失去目標,成為一種心理疾病,孕婦的這種情緒會導致早產、習慣性流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或是胎兒畸形、低體重,孩子易激怒、生長發育遲緩等,孕期有焦慮或者是抑郁的患者50%以上會發生產后抑郁。孕產婦焦慮、抑郁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概括來說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理方面的病因:①心理方面:分娩是一個正常的過程,但由于產婦缺乏對分娩過程的正確認識,90%產婦分娩存在著緊張、恐懼心理,主要是分娩時的疼痛,是否順利分娩,分娩過程中母兒是否安全,嬰兒是否健康,有無畸形,嬰兒性別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擔憂。另外產婦對即將承擔母親的角色不適應,有關照料嬰兒的一切是要從頭學起,對產婦造成壓力,導致情緒紊亂,產生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礙。調查顯示,文化背景與孕婦焦慮抑郁情緒呈負相關。②社會方面:曾經歷了不良產史的產婦往往會憂心忡忡,高度緊張,其焦慮抑郁等癥狀比一般的產婦更為嚴重,更易導致產后抑郁。同時產婦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強,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特需家人的關心幫助。
3.2 護理干預:對孕產婦焦慮、抑郁的疏導和護理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3.2.1 孕期防治:在產科的門診,產前檢查的同時需要簡要地了解孕婦的基本情況,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對于那些存在焦慮抑郁危險因素的孕產婦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地做好宣教疏導工作。對已存在焦慮抑郁的孕期產婦,及時了解抑郁的原因,教她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并給其最大的幫助和愛護。對有既往情緒異常史或家族史的產婦,要請心理人員給予觀察和照顧。高齡產婦也應該給予相應的照顧。在孕期廣泛開展教育,減輕孕期產婦的焦慮抑郁至關重要。
3.2.2 產前、后宣教: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多數家庭已經多多少少地了解了妊娠、分娩、嬰兒發育等方面的知識,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并不了解。所以,醫院的醫務人員應該加大對不了解妊娠、分娩、嬰兒發育的產婦進行產前教育,以防產婦對此產生焦慮與抑郁。醫院應該開辦咨詢室、悄悄對話室,醫護人員及時解決產婦心中疑慮,是孕產婦消除焦慮情緒,順利通過分娩期。及時幫助產婦由孕婦角色進入母親角色。產后憂郁哺乳及新生兒護理等實際知識經驗的缺乏,使得產婦無從著手,此時醫護人員就應該在產后做好對母嬰喂養知識和技巧指導,開通全天電話咨詢服務,及時解決產婦產后的問題,幫助產婦順利及時進入正確喂養孩子的母親角色,同時指導產婦家人在產婦產后的正確的照料方式。
3.2.3 給予社會支持和物質支持:充足的物質支持是減輕產婦生活負擔與壓力、防止產后抑郁的有效途徑。舒適的環境,可以減輕產婦陣痛以及分娩時體力精力消耗巨大的補充,加強產后護理,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給予產婦精神、信息、評價等方面的支持,在生活上關心她們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經過上述的分析,懷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當中重大的改變,在這段時間中不緊要面臨身體形象的改變,潛意識中存在著初為人母的矛盾復雜的情緒,還有家庭經濟的狀況、家庭關系的改變等,都對產婦本身造成一種壓力。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不僅會影響產婦自身的健康,而且還影響胎兒發育情況,影響婚姻、家庭和社會。因此,應該對產婦產生的這些情緒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針對性地實施預防措施,這是今后醫護人員需要關注的研究方向。
[1] 張樹森.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11.
[2] 張 穎,王 燕.產后抑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9):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