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洋洋 (安徽省宣城中心醫院,安徽 宣城 242000)
急診患者病因、傷情未知成分較多,經過初步的搶救、復蘇后,往往還需轉運至院內檢查科室、病區、手術室或ICU,但轉運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險[1]。選取我科在2012年1月~2012年9月期間335例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9月期間335例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女174例,男161例;年齡2個月~98歲;疾病分類:腦外傷、腦出血39例,呼吸衰竭35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3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7例,重度中毒37例,多發傷43例,兒科高熱驚厥46例,急腹癥57例,其他26例。
陪同患者完成MIR、CT、X線、B超等診斷性檢查,送往手術室、ICU或相應臨床科室進行治療。
3.1 轉運前的準備工作
3.1.1 轉運前病情評估:急診危重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主治醫生和急診護士應充分了解評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瞳孔、血氣分析結果,要有預見性,評估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做好相應對策,準備好必要的急救設備,隨時準備搶救。對于急診重癥患者是否必須轉運需經主管醫生的認真評估與權衡。
3.1.2 解釋工作:和患者與家屬多溝通、多交流,對相關事宜進行詳細告知,如轉運的目的、到達地、必要性和轉運的實施方法都對患者做一個交代,途中有可能會發生的病情變化和相關風險告知家屬,讓患者家屬事先有一個準備,盡最大努力提高配合度,征得家屬理解并簽字同意。
3.2 轉運人員的要求:全科護士通過參加急救技術的培訓,均具有豐富的臨床轉運經驗,具有良好的業務、心理素質和較強的責任心,熟練掌握急救理論和操作技能。有準確的判斷力和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能力。
3.3 救護器械、藥品的準備
3.3.1 救護器械:檢查各儀器電量是否充足,是否運轉正常,各銜接處是否銜接好,以確保各種儀器的正常的運轉;根據患者的病情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確保患者的安全。
3.3.2 急救藥品:為預防轉運途中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根據患者的病情備好相應急救藥物,另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攜帶針對性的搶救藥物。急救器械及物品專人管理,每班交接、清點藥品、物品,用后及時補充,使之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
3.4 轉運前患者的預處理:患者若處于清醒狀態,需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昏迷患者宜取平臥位,盡量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使呼吸道處于通暢的狀態;對顱腦損傷的患者,轉運前應盡量去除引發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對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應確保人工氣道得到妥當固定,避免插管發生意外導致滑脫,轉運前應為患者吸凈痰液;外傷失血患者應建立2~3條有效的靜脈通路,必要時行中心靜脈置管補液,迅速配血;四肢骨折關節損傷的患者應采取夾板固定關節后才可轉運,以免造成繼發性損傷[2]。通過這些預見性的處理,明顯提高了危重患者轉運的安全系數。
3.5 與相關科室的銜接工作:轉運前與相關科室和部門聯系好,認真交代患者病情,確保所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并預測可能發生的意外,以便準備急救設備及藥品。在放射科、B超室準備足夠的插座、搶救車、氧氣裝置及吸痰器,以備搶救時用。開通急診患者優先檢查等“綠色通道”。
3.6 轉運途中的護理
3.6.1 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重癥患者轉運途中,要嚴密觀察患者,始終守護在患者的頭側,及時發現問題,途中的觀察要重點突出,如顱腦損傷昏迷的患者,途中重點觀察瞳孔的變化[3],對光反射,同時注意有無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有顱內壓增高危險以及有活動性出血的患者應嚴密監測血壓的波動、血氧飽和度情況、面色、氣管插管與呼吸器的連接是否完好,嚴防脫出或移位。轉運途中要保持頭腦清醒,隨時掌握病情變化,并根據病情變化及時準確地做出判斷和積極有效的處理以便得到及時的搶救。
3.6.2 保持呼吸道通暢:轉運中隨時注意患者的呼吸狀態,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和痰液,這是保證足夠通氣量的先決條件。
3.6.3 保持各種管路通暢:保持各種導管的通暢是一個連續性的救治過程,對患者病情進行連續不斷的監測和有效的治療。保持靜脈輸液的通暢,尤其是多發傷患者;有中心靜脈導管、氣管插管、胸腔引流管等,妥善同定,安全放置,防止因患者煩躁及體位變化發生脫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壓、堵塞等,必要時可采用約束帶交叉固定;氣管插管的患者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判斷輔助通氣是否有效,應保證足夠的氧氣,確保血氧飽和度在正常范圍。
3.6.4 保暖和安全:轉運途中需要加強患者的保暖。轉運時要抬起床欄或采用約束帶交叉固定,搬運時動作需輕柔,最大程度避免劇烈震蕩,上下坡時保持頭高位,確保患者轉運途中的安全和舒適。
3.6.5 做好心理護理:患者受傷或生病后恐怖、緊張、煩躁等負性情緒便隨之而來,護士應積極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安慰和指導。對意識清醒的患者,應盡最大努力滿足患者的各種合理要求,告知初步診斷結果和醫生對病情的具體分析結果,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詳細的了解,從而最大程度地消除患者和家屬的緊張和恐懼。
3.6.6 完善各種護理記錄:完善各種記錄病歷、搶救記錄和醫療文件,據實書寫護理記錄,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及所進行的急救措施,對癥處理方法及進行各種主要檢查項目名稱及結果分析。筆者制定了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交接單、危重患者院內轉運搶救登記本,護送護士與手術室或病房護士一起交接患者病情、病歷、各種檢查報告、用藥情況、是否備血、各導管是否暢通及注意事項等。
335例急診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達相關科室。
院內轉運是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救治過程中不可忽略的環節。轉運危重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一個監護、治療的過程,成功的轉運對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傷殘率有著積極意義[3]。
[1]莊一渝,虞學琴.ICU患者的院內安全轉運[J].中華護理雜志,2003,37(7):509.
[2]鄭再英.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模式化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9B):28.
[3]王和闕.66例嚴重多發傷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1,7(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