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端 (陜西省洛川縣醫院,陜西 洛川 727400)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還有一個名稱叫新生兒冷傷,此病的高危因素是受寒,主要有兩種臨床特征:低體溫和多器官功能損傷。此病情況嚴重時,皮膚和皮下脂肪會發生變硬和水腫,此病好發于冬、春這兩個季節,尤其好發于出生3 d內或早產的新生兒身上[1],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有著重大的不良影響。現將我院5年來收治患兒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兒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所有患兒臨床表現均符合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論斷標準。
1.2 方法:26例患兒入院后均在暖箱中復溫,給予合理的藥物治療,足夠的能量支持,有效的護理措施,治療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體溫及硬腫范圍等。
26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轉2例,死亡1例。
3.1 復溫:治療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關鍵性措施主要是復溫,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如體重、日齡、所測體溫積極進行復溫。以高于體溫1℃的暖箱溫度開始復溫,每小時提高箱溫1℃,進行復溫,于0.5~1 d內即可將體溫恢復正常。結果證明,快速復溫法與傳統復溫法比較,復溫時間和硬腫消退時間會得以大大縮短。但對重癥患兒,就要實施不同的對策,尤其是對待體溫在30℃以下的患者,復溫過程應緩慢進行,循序漸進,以24 h復溫最為合適。復溫時對箱溫、體溫和相對溫度進行嚴密監測,每4小時對體溫測量1次,對生命體征、有無并發癥等進行密切觀察。
3.2 保證能量的供給:①為保證患兒自身產熱所需熱量及水分,給予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溶液,加入所需的電解質和Vit進行靜脈滴注,保證了能量儲備,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溫度,提高機體新陳代謝,盡快復溫。再輸液中嚴格控制輸入液量及速度,以防輸液速度過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②為滿足患兒生理及產生熱能需要,應加強喂養,提倡母乳喂養,輕者能吮吸者可經口喂養,吸吭無力者可采用滴管,鼻飼或靜脈營養。
3.3 用藥的護理:患者患上此病時,調節體溫時,能量代謝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紊亂,有可能會造成臟器功能衰竭,故藥物治療以擴溶、糾酸、改善微循環防治DIC為主,輸液過程中應控制輸液量及速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藥物不良反應,觀察硬腫消退情況。
3.4 氧氣吸入:在復溫過程中必須供氧,以盡快改善缺氧癥狀。吸氧時使濕化瓶內水溫保持在37℃左右,避免溫度過低的氣體進入體內,能明顯縮短復溫時間和硬腫消退時間。吸氧濃度:鼻導管吸氧和頭面罩吸氧量分別為0.5~1 L/min和2~3 L/min,時間在72 h內,保持呼吸道通暢,監測給氧濃度,必要時監測血氣水平。
3.5 局部用藥按摩療法的護理:按摩療法可采用紅花油局部按摩和VitE膠囊局部按摩兩種方法,充分利用物理摩擦產熱和藥物的擴血管功能,對微循環起到一個明顯改善的作用,盡最大努力改善硬腫部位的血液供應,極大程度地縮短硬腫消退時間。
3.6 預防感染:對患兒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積極對病室、暖箱進行嚴格消毒,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進行皮膚護理,最大程度減少使用肌內注射,加強無菌操作,避免皮膚受到感染后發生破損,從而造成感染。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現代人健康理念的改變,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護理重點在于早預防、早治療和早干預。做好圍生期的各項保健工作,合理管理,對產時的各項護理工作進行充分評估,對高危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此同時,積極進行健康教育,如開設孕婦課堂,詳細講解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相關疾病知識,細致、耐心地講解新生兒護理知識進行,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發病率[2]。
[1]崔 焱,張玉俠,尹志勤,等.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
[2]李 紅.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學,2005,29(2):146.